跟时间做朋友,他聚焦0-3岁儿童,为中国未来谋竞争力

2月份疫情期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史耀疆,跟大家一样隔离在家,他并没有闲下来。

他给同样在家办公的阿里合伙人彭蕾打了一通电话,探讨这次疫情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可能变化。

“能不能把远程教育的方式做起来,把远程教育推动起来,让全国各地来学习这套方法?”

2017年到2019年,对史耀疆和他的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年。他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项目加入了一支有智慧的新力量——阿里巴巴12位女性合伙人发起成立的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支持资金、运营、技术,助推着他的研究项目走向新阶段——“养育未来”正式走出实验室,通过与湖畔魔豆联合成立的行动研究中心,启动实际应用落地,通过覆盖整个宁陕县,跑通了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的整县解决方案。

这也是史耀疆疫情期间的新思考:宁陕模式已经走通了,作为样本可以复制,但这事还是太难,10个县20个县去复制,可整个中国的问题,100个这样的团队也解决不了。

“养育未来能不能把远程教育的方式做起来,让全国各地来学习这套方法?”

彭蕾和史耀疆有了共识:作为推动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和家庭养育的行动者和推动者,“养育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为我国政府提供相关方法、证据和经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套方法和运营模式,必须“开源”,也就是教程、方案的开放,才能更好地帮助全国角角落落的0-3岁的婴幼儿,同时惠及农村的妈妈们。

“孩子的起跑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得多”

十年磨一剑。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孩子的起跑线,比我们以为的要早得多。”这个答案,史耀疆带着他的团队摸索了整整十年。

早在十年之前,中国农村儿童的培养和教育问题,就已经被国内外的一些机构关注。

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拉开差距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史耀疆的研究团队长期在中国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农村教育发展课题,这片区域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宁、青八省市,也是研究团队的根据地。

团队联合中科院教授张林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等人,一项一项地拆解课题:从农村孩子接受的中职教育、小学教育,孩子的视力问题;寄宿制学校的合并,“生活老师”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影响;到“营养健康”的影响;再到计算机辅助学习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队伍最终将视线回溯到0-3周岁的婴幼儿。

2012年,史耀疆带着团队,针对秦巴山地区的1800个0-3周岁婴幼儿,测试营养对孩子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四大能力维度的影响。

结果让他感到意外:前6个月的孩子,增加营养包是有显著作用的,但6个月以后,作用微乎其微了。

“只给营养包是不够的,要解决孩子发展中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影响养育环境。”

史耀疆的每一个实验,要来来回回分组去往秦巴山不同的村落,观察和记录这些孩子的发展状况。

“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好了。”这是他们接触到的,几乎所有妈妈们的认知。

他们在陕南地区的21个县,341个村落做了调研,史耀疆很震惊,90%的家长对0-3周岁婴幼儿科学养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养育未来”项目,应运而生。

2013年,一整年时间,史耀疆团队组织了一支队伍,包括国内中科院、北大、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硕博士老师,又联合斯坦福大学的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总共40多位专家,聚焦做一件事:结合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婴幼儿养育课程,考虑中国农村婴幼儿养育的实际环境,开发了一套即整合国际经验,又实现本土化的“养育未来”课程体系。

这套课程涵盖6-42个月的宝宝,每周2个活动,每个月共8个活动,共有288个活动。这些活动基于该年龄段宝宝的能力发展特点,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还可以拓展去支持农村婴幼儿家长改善养育行为。

2014年,“养育未来”试点项目在陕南落地。

70位基层计生干部被培养成中国首批“养育师”,将124节课程,带进陕南的农村家庭,与275位0-3周岁的孩子和家庭见了面。

项目先后研究测试了两种服务模式:第一阶段,入户模式,养育师入户走访送课程服务;第二阶段,中心模式,充分利用各村镇已经撤并的小学校舍或闲置的文化室、活动室,改造了50个可以让全村0-3岁婴幼儿的家长带孩子来参加课程活动的养育中心。

一年后,那些参与了“养育未来”项目课程的家长们太有感触了。原先胆怯不爱跟人接触的孩子不认生了,看见养育师来,高兴地扑上去,孩子变得活泼,开始会自己唱儿歌了……

自此,能够撬动整条教育影响链,最关键要害的一环找到了——0-3周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支持,不仅仅是增加营养,更要改善家长们的育儿观念和认知,优化婴幼儿的养育环境。

“关于教育,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投入回报率最明显,如果错过,孩子的一生都很难补救。”

这个认知,开始被看见、被重视。

宁陕全覆盖,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研究项目还是遇到了难题。

“全国有5000万0-3岁的孩子,至少要800万人来从事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工作。要建养育支持中心,也是大工程,费用关怎么过?运营关怎么过?”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史耀疆的团队是一个强学术的专家团队,但探讨如何走出实验室经受实践的检验,他们不是专业的。

就在这时,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出现了。

在距离陕南1000公里外的杭州,阿里正筹备18周年庆。而彭蕾等12位女性合伙人也在赶时间,她们正在调研“困境女性和儿童”领域的各类公益项目,计划在周年庆上正式启动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并对外发布项目方向。这个项目将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切入,建立全方位的女性脱贫模式,要帮助乡村女性成长为脱贫新力量。

“养育未来”项目,此时被看到。

农村女性身上承担的责任,不仅是一家的大小事务,还托举着下一代的成长。“养育未来”正好切题,能够帮助农村的母亲在抚养者的身份上发挥天性和特长,帮助他们更好的培养孩子。

史耀疆的团队有吸引湖畔魔豆女帕们的地方,他们提供了数据、实证、随机对照试验组这样的有效基础。而阿里合伙人们的智慧,也是史耀疆目前急需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作为阿里经济体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有技术、懂运营、有资源——“养育未来”项目在学界专家、政府专家组队后,补充进来一支强大的专业公益力量。

2017年9月初,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女帕们去到陕南的养育未来项目点,实地走访了三天,深刻感受到了农村妈妈带孩子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也被史耀疆给出的对比数据深深震撼,当即确定参与合作,联手一起推广“养育未来”,探索如何帮助这些年轻妈妈正确培养孩子。

一系列行动开展起来,走访摸底,成立“养育未来行动研究中心”,启动“养育未来”在宁陕县的整县模式的落地探索,希望以宁陕为县域解决方案实践的起点,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宜推广的专业解决方案。

第一,湖畔魔豆在宁陕县政府提供的硬件空间上,为建设养育中心提供软装环境创设,配套课程玩教具、绘本和设施,同时提供项目运行的人力、运营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第二、史耀疆和团队提供专业支撑,湖畔魔豆整合沉淀运营优势,打造出专业团队,不断总结、沉淀、输出相关经验,为宁陕县提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和落地支持。

2019年5月,宁陕全县完成建设20个养育中心,3个养育服务点,向全县75个村镇社区的1400多名0-3岁儿童及其家长,完成全县覆盖。

其中养育服务点作为补充,针对偏远山区、无法前往养育中心的家庭,由养育师每周提供上门家访服务,真正推动实现“一个孩子都不能少!”

妈妈成为养育师,把光带进山村

有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的参与,“养育师”换了角色,原来是基层干部,如今成了妈妈们的新职业,成为“女性脱贫”的一个缩影。

妈妈更了解妈妈,母亲和女性有着自己的优势。“母亲帮母亲”,成为养育未来 的一股奇妙的力量。

80后张义召,生活在陕西宁陕县的一个小镇,是两个女儿的妈妈,大女儿13岁,小女儿已经上了幼儿园,此前,她并不懂什么是科学养育,和其他农村家长认知一样:“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

她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养育师,去陪伴和支持身边这么多的孩子和家长们。

她还记得自己参加养育师入职培训的情景,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养育孩子存在那么多的误区。

“0-3周岁是孩子早期发展最重要的窗口期,如果错过,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一生都无法补救。”专家的一句话,听得她心里无比心酸和愧疚,两个孩子已经错过了这段时间的最佳支持。坐在她身边的一位养育师甚至哭出声,不同的妈妈,同样的无奈和困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句话,在之后的两年时间中,被张义召带到一位又一位家长的耳边。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意义:我的宝宝已经错过了0-3岁的关键时期,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再错过。

在筒车湾镇许家城村养育中心,近200平方米,里面色彩鲜明而温暖,四个房间,有集体活动区,也有绘本阅读区和一对一课程室。

这里,只要是当地常住的0-3岁孩子,家长都可以带上出生证明,在基于钉钉开发的数字化系统里输入信息完成登记,系统即自动安排出适合这个孩子发展阶段的亲子互动课程,从孩子6个月大,一直到3周岁,家长都能免费在养育中心和孩子一起参与亲子互动课程、一起玩耍游戏。

张义召每天都很充实,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按时安排一对一亲子游戏课程、亲子阅读课程,组织开展集体亲子活动和故事会等,每周她还会安排一趟家访,到路途遥远不方便来中心的一些0-3岁的宝宝家庭送课。

李介梅,就是张义召帮扶的一位妈妈。李介梅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吉吉4岁多,个性孤僻,不爱跟人接触;小儿子昊昊2岁多,却很调皮。

李介梅平日独立承担家务,也不知道如何带好这两个孩子,情绪很焦虑低落,无处排解。

“为什么我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李介梅的迷茫,也是很多乡村家长的迷茫。

养育未来,是照进大山里的一束光,照到李介梅家里。张义召根据昊昊的年龄段,逢周五就带去当周课程对应的玩具、绘本,在李介梅无法带孩子来养育中心的时候入户服务,指导李介梅如何陪孩子玩,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两个孩子在一点点变好。

大儿子吉吉,第一次开口唱了儿歌,他开始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小儿子昊昊开始懂得讲道理,每天晚上他们都在听完妈妈生动的睡前绘本故事后入睡。李介梅自己也不再如往常那么焦虑。丈夫也开始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如果放假回来,夫妻俩会预约好时间,一起陪着孩子到养育中心去上课。

张义召不止一位,这束光照耀的,也不仅是李介梅的家,她们只是整个宁陕县 “养育未来”服务的家庭的一个缩影。

宁陕模式,一年多时间,从各部门配合,到养育师招聘,再到家访和中心的服务提供,经住了检验。成效有了。

宁陕模式走通后,“养育未来”项目的下一个县域试点放在了清涧县。在这里,也启动了与国家卫健委的战略合作。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在宁陕成功实现全县覆盖之后,继续推动县域模式的复制,交由行动研究中心团队去组织和承担。为了给国家政策层面提供更多的数据和证据支撑,史耀疆和研究团队又继续推动对“养育未来”服务的儿童的持续追踪研究, 他期望至少追踪到2035年。

同时,继营养、家庭养育后,史耀疆和研究团队又把对孩子和家长的支持往更前面回溯了一些,把孕妈妈的健康考虑进去。

“从妇女怀孕开始,每周一次不超过五分钟的课程。”而这些,最终他都希望能上网,通过远程课程的方式惠及全国各地的农村妈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