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加码,我们如何应对?

作者:O妈,学生时代的大学霸,现在是一枚6岁“小学霸”的鸡血教练,目标是把孩子送进学霸O爸的母校,来一个“一门三学霸,父子双华附”。

讲到最近最万众瞩目的科目,非体育莫属了。

从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相继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把体育中考成绩提高到100分,然后还要各种“配套”细则,清楚列明考什么科目,怎么考。

这一届家长真不容易,面对着这全新的、折腾的体育考法,该怎么办?

很多朋友说,孩子本来有个球类的兴趣班差不多要续费了,本来还在考虑,现在不用考虑了,二话不说先续上,然后再考虑用不用多报两个体育班……

中考体育这事本来离Oscar这种低年级的学生还老远的,不过禁不住朋友们都跑来各种问,班上家长们也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甚至很多已经准备行动起来,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先上结论:怎么办?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

此话怎讲?

在我国,考试指挥棒这导向太大了:任何一个学科,只要计入影响升学的关键考试,那么大家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反过来,只要不计入升学考试,大家就不太管了——老师、学生、家长也都很“务实”。有个著名的段子:如何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很简单:把足球纳入高考吧。

看着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军训猝死等新闻不断),近视眼越来越多,为了“对付”这些务实的老师、学生及家长,只有提高体育在关键升学考试中的地位,大家才会真正地重视——这大概是教育部领导们设计这项政策的初衷。所以,既然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增加了,我们在战略上肯定是要足够重视的。

但同时我们也明白其实“新政”更多是为了“对付”过于务实的老师、家长、学生,而不是要全面选拔体育竞技尖子。

也就是说体育新中考的设计,肯定不可能是偏向竞技体育类的——并不是更高更快更强,相应的分数就越高,而只可能是当你跑进跳进某个区间,大家的分数就一样了。

也就是说,甭管你是游泳国家一级运动员,而我只是校运会游泳比赛无奖牌的参加者,只要咱都游进这个区间,大家这项都是满分了,没区别。对于这个“区间”指标的设置,肯定是充分考虑当前全国同龄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在基本情况下再往上努力一点就有可能达到的指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家长们还不放心,我们再用“反证法”反过来“论证”一下:如果把体育指标设置得很高很难,偏向竞技选拔类的,体育是能拉分的项目,则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体育竞技比赛的种种猫腻必然走进校园,走进考试。有钱有条件的人,会不会铤而走险搞来“兴奋剂”?你能保证中考每个考生都进行尿检么?这得花多大的资源?普通尿检能否检测出更高级、更隐秘的新型兴奋剂?这本身的创造了更大的不公平,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宗旨更加背道而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综上,体育中考改革其实就是通过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让过于务实的大家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罢了。以往体育课被替换的情况经常出现,改革后,大家都是升学考试“重点”考核科目,凭什么要让体育课让位?考不好这责任谁承担?

所以,这份教育部的文件,以及各地的体育中考新规则,其本质都是强调体育教育的过程,保证体育教育的时间和条件。为什么各地都安排了这么多球类纳入考核,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加强”群众性、集体项目,让学生在各种“大球”等集团项目中,既锻炼身体,又培养意志,增加团结合作等精神,实在是体现了推进孩子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良苦用心。

对于家庭、学校来说,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战术上,鉴于目前各地的中考体育科目都在“改革”和尝试中,而且未来几年可能也都在不断摸索和完善,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必要现在就参照当前考试的项目一项项针对性地去练习。

个别学校更是为了“应对”体育中考,集中只练习容易拿分的某些项目,不鼓励甚至不让学生选择某些项目,体育课也不给某些似乎不好拿分项目安排课时,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相信未来各地体育中考改革会设置得更加合理的目标,鼓励学生均衡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更应该让孩子多尝试各类项目,鼓励均衡发展。只要体质好了,考试就容易应对了。

战略上,紧抓改革精神“强调体育教育的过程”,先从兴趣入手,为孩子选定一到两项孩子感兴趣,容易坚持、“好玩”的项目,在“玩”中练好强身健体。短跑、长跑、跳远之类的田径项目不适合激发孩子的兴趣,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有互动的球类项目更加容易长期坚持。学校也应该除了正常的体育课之外,多组织体育类的社团,不用说为了把孩子教得多好,只要增加了“放风”和“护眼”的机会,也已经值了。如果学校再多组织开展更多传统体育竞赛活动,多让孩子参与,再蹭个小奖加以鼓励的话,就真的非常好了。

小结

中考体育考核新政,提分,增加球类或其他项目的总体目标,其实是通过升学考试强制提升大家对体育的重视,目标是为了体育教育的过程,大家不必过度惊慌。

之前我在《中产家庭如何正确并务实地鸡娃》中也讲过,如果只能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那么必须是体育班。

给孩子报体育兴趣班的时候不要过于务实和功利,而是要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喜欢上一两项体育运动,能坚持下来,长期在“玩”中提高身体素质,才是根本的应对之策。考核只是手段,孩子身体素质提高了,个体和家庭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