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背后:新中产一代的欲望与挫折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大抵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由漫长岁月之后,碌碌无为毫无长进,以至于面临社会的大浪淘沙,成为其中的废品。

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教育形式之下“穷什么不能穷教育”,教育一定程度上已经作为为人父母的第二事业对待,而孩子的成就便是父母的教育成果,代表着父母后半生的功勋。

不乏部分父母输了前半生,继而希望能够在后半生变相的证明自己,因此也就衍生出了“鸡娃”这一时代产物。因此“鸡娃”背后却又是“新中产一代”的欲望与挫折。

一、“鸡娃”现状

“鸡娃”这一词汇的来源在于近年来北上广深等地区,家长们之间所兴起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中主要代表中产阶级,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来为孩子“打鸡血”让孩子不停的去拼搏、学习。

当然,这一状况不止于北上广深,在全国各地都已弥漫开来,小小的孩子,稚嫩身躯上却背负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其中的功与过实在令人难以评说。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时,大抵是一个家庭发自内心的喜悦,此后的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成长,度过了被所有人祝愿的幼年时光,即便没有人知晓他的未来是苦是乐。

等到孩子踏入幼儿园之时,大抵便是初步踏入了人生的角逐之中,迎接他们的除却脱离父母、步入校园,面向更多同龄人以及新环境的苦与乐之外,亦有形形色色的课外补习班。

很多人将这一时间点认定是在小学三年级作为开端的,但实质上现如今已经一定程度演进到了幼儿园时期。或许未来演进至“胎教补习班”亦未尝可知。当然,多数人眼中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是一门特定课程,通常也是家长们眼中的“鸡娃必修课”英语。

英语作为唯一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亦是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广,同样也是无数孩子的梦魇,即便后来有的孩子用不上,但也不乏有的孩子因为这一加成而走向世界,而对于“鸡娃”家长并不理会未来是否会使用。

他们知道,英语乃是升学考试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便并非“鸡娃”的孩子也同样理解它的重要性。

因此,英语便成为了三年级“鸡娃”们的课外必修课程,若是部分家长忽略了这一课程,那么迎来的必然是周遭诧异的目光,有指责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亦有诚心疏导其中重要性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鸡娃”能够逃得过英语补习班的魔爪。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鸡娃”们的整个学习生涯皆有各种补习班从旁辅助,然而这只是他们所需要面临的压力来源之一,竞争的激烈性、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一味的思想灌输……

抛却其他不论,“鸡娃”们最令人遗憾的便在于他们的童年惨遭扼杀,本该莺飞草长的一切只剩翻书风为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中产阶级父母的欲望

“鸡娃”们的痛苦浅谈辄止,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父母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养儿防老”又或将孩子的未来成就作为自己后半生的功勋,仅此两者缠绕中国人观念之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便足以窥见父母的欲望由何处来。当然,如果一味地去批评父母,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毕竟这些欲望本身亦不乏是一种“变质的爱”。

不过仅就欲望来看,父母的欲望是无穷尽的,虽殊途同归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为孩子打下良好基础,不必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些欲望的表现方式却又大相径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的父母操控欲强烈,关于孩子未来的一生似乎在他呱呱坠地之前便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只需要等待他的诞生,此后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走到父母早已摆在道路尽头的“正确”之中。

这些孩子是没有任何自由的,甚至于没有灵魂,他们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唯独清楚这是父母让他们做的,而这么做便意味着正确,意味着未来一片坦途,即便他们无从知晓“一片坦途”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或许就是不用写作业?实在莫大的讽刺。

为何当代中国教育被诟病为“批量生产”其间原因便在于传统教育缺失,当然其中最大的成分在于分数注定一切,却也不乏这些父母背后推波助澜的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父母出于自己的欲望将孩子进行各种“加工”,以此来铸就为人们所需要、为社会所需要,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的最终产品。而这一产品往往是为人父母者自己所未能达成的心愿。

毕竟中国父母普遍在意传承,又有子承父业的观念,对于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抑或者悔恨,便施加在孩子身上让他去完成,并称之为“这是我一生总结出来的最好的路”。那么试问,这其中又何尝不是父母的一种欲望表现。

施加在“鸡娃”身上的父母欲望囊括诸多方面,上述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罢了,不过殊途同归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因此,这些欲望从某种角度,亦是“变质的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父母的挫折与无奈

“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大抵这是人间最令人无奈却又无从抗拒的一种爱又或者一种束缚。之所以不可否决,是因为父母确确实实是为了你好,这是真实的。只不过他们看到的是未来,而你目光只能着陆于现在。

中产阶级父母多是那些凭借着自身学识一飞冲天的高等人才的见证者,换而言之又是其中的“陪跑者”,但即便如此中产阶级依旧脱离了底层的束缚,攀登到了中层阶级。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明白了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以期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有的中产阶级明明行有余力,然而却是两袖空空,甚至不乏一家人生活拮据,全部投入到了教育当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有父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少别人家孩子都具备的学习环境要提供给自己的孩子,否则孩子将来回过头来的抱怨才是真正令他们为之无奈的。相较之下,一时的生活拮据只是小事一桩罢了。

此外,作为“鸡娃”的“陪读者”,父母亦是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尤其是在近代诸多新兴教育方式变化之下,同样也让不少父母为之无奈,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去。

为孩子批改作业,却听孩子抱怨是错误答案、面对各种网络表格的填制而愁眉苦脸、一不小心改了班级微信群的名称……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却真实的发生在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角落里,似这般家长们的无奈与受挫实属正常。

不过无论家长如何,多少人直接忽略了孩子对未来希望有怎样的选择?就一定都是错的吗?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批量生产出高学识的人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工具以及陪葬品。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