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亲局”:一辈子走不出高考?

文|张丰

最近,一篇《通过层层筛选,我在985相亲局上见证了高端的失败》引起公众的关注,也让“985相亲局”成为了网络热词。

根据这篇文章的讲述,所谓“985相亲局”,最早来源于两个大学生做的网络平台,只允许北、清、复、交四个中国最顶尖大学地学生参加,后来,由于这四所大学“已经被穷尽”,才放宽到其他985名校。日常,平台会发布公号文章,介绍这些“优秀人士”,也会组织线下活动。

线下活动才是重点,毕竟真正的相亲都要走进现实。在短短的两个小时,每一位参加者可以“面谈”16个对象,为进一步“交往”提供参照。可以想见,这样的相亲局,“成功率”不会太高。时间短,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参加者来到这里,最想表达的其实是自己如何优秀,并没有敞开自我,认真倾听。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相亲局注定是孤独的,某种意义上,它为我们展示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的缺乏”。文章中讲了一个男应征者的故事:从小到大不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大概是所在地区的高考状元,在大学也是尖子生,但是毕业后工作,仍然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只能辞职创业单干。但是,他却想找一个和他同样优秀的、性格稳定的女孩做妻子,这样,孩子将来才更优秀。

这些名校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人生的大胜,他们希望下一代还要超越自己。“赢在起跑线”通常被理解成小学教育,这几年已经被推前到幼儿园的竞争,谁想到这些高材生更进一步,把起跑线提前到相亲上。这里的“焦虑”显而易见,高材生们希望能保住自己的“优势”,虽然那优势来自于独木桥一战,本来就是脆弱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这种婚恋观让人瞠目结舌。它来自一种极端的进化论,相信两个学霸(高考已经证明了)的下一代,一定还是学霸。这种看法,排除了人生的偶然,不知道即便仅仅从学习成绩的角度看,从出生到高考,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下一代”真的有选择权,没有谁会愿意做他们的孩子,因为这种被设定的生活,不但辛苦,也缺少幸福和趣味。

“985相亲局”的一个荒诞处在于,它把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还和高考成绩挂钩。参加相亲的人,至少都已经大学将近毕业,或者已经参加工作。名校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一个读了名校的人,理应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为什么还对几年前那场考试念念不忘?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如果不能从高考中走出来,大学就算是白读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这样的名校相亲局只是时下“高端相亲局”的极端形式。还有很多类似的相亲局,都会对应征者作出各种评估。学历(最好是第一学历)、收入、房产、汽车,逐个评估,最后大概能衡量出一个人的“综合竞争力”。这是所谓“大数据”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看上去很客观,个人一种可靠的印象,但是它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婚姻的幸福,并不是算计的结果。相反,它更依靠的可能不是客观指标,而是“主观”的情感,你是否愿意倾听、付出和承担责任。

在2020年还要奔赴相亲局,多少有些无奈。实际上,“985相亲局”能够提醒我们的并不是什么幸福密码,而是有些人对幸福的误读。相亲表面上是一个起点,其实也是一个叙事的终点:如果一个人保持思维和认知的开放,或许就不需要到相亲局上去寻找机会。同样,如果从一开始思维方式就是封闭的,即便对象所有条件都合适,也可能会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迷失。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文字:张丰

图片:人民视觉等

朗诵:王茜

责编:王远方

编辑:常莹 朱晓帆

标签: 高考 张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