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评论】专升本高职毕业生才“优秀”?

近日,山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2021年选拔优秀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的通知》,对专升本招生考试在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分值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以更加科学公平的方式选拔优秀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

调整优化专升本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分值,这体现了教育部门的改革精神,然而,把专升本的选拔对象界定为“优秀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暴露出地方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层次教育”阶段,这传递的导向是,优秀高职生要专升本。显然,这不利于推进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也会误导高职学生以专升本来规划学业发展,而不是立足就业,在高职期间努力学习技能。

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最近的教育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一定位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加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基于此,对于地方教育部门仍旧按普通教育思路举办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存在的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应该明确纠正。

或有人说,选拔优秀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这毫无问题,难道要选拔不优秀的高职学生到本科学习吗?专升本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是更优秀的学生才能通过选拔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就读。而且,类似的说法,在教育部门的文件中是很普遍的,如《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通知》、《江西省普通高校推荐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暂行办法(修订)》等,都是把专升本的选拔对象,界定为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

但存在的并不就是正确的。优秀高职毕业生要专升本,优秀高职要力争升为本科,这是以学历为导向而非以就业为导向举办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优生观”和“教育政绩观”,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导致职业院校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以组织学生准备专升本为办学目标,把专升本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国存在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就和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以来存在的所谓“优生观”有关,对于初中办学,有的地方教育部门以普高升学率评价初中办学质量,这是明显的对中职教育的歧视,自然引导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追逐进普高,也降低社会对中职的认可度。对于高中办学,以本科率、一本率评价高中办学的情况更突出。这种评价办学的逻辑是很难让人理解的,职业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国家也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可为何却要把职业教育自我作践为低人一等的教育呢?这样办教育,不管怎么办,都无法办学令人民满意的教育,消除社会的教育焦虑。

这也是国家明确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类型的重要原因,要扭转之前有的地方政府错误定位职业教育的做法。而要把职业教育办为类型教育,就必须对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依旧存在的陈旧观念进行清理。第一步,就要对官方文件的话语体系进行重建,类似于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升本科学习的表述,应该退场了。

事实上,已有地方政府做出了这样的调整,如《浙江省2020年选拔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工作实施细则》,就没有“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这样的表述。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是选择继续求学,还是选择就业,这是他们的自主选择,社会更要乐见优秀高职毕业生直接选择就业,而非只有升学一条选择。所以高职院校要坚持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不能追逐提升学校和学生的学历层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