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产家庭孩子的“日程表”曝光:有时候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

文|西红柿妈妈

当初我们还是个孩子,如今我们成了孩子的父母,又发生怎么的变化呢?

今年,有机会去上海,看望大学时期的好朋友李芝芝。

李芝芝与老公肖钢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最后经过再深造,两人终于博士毕业,在上海定居了,至今已经是12年有余了。

一个是外企的中层管理,一个则是大学的老师,她们的生活也一直是相对富裕的,有房有车有存款,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肖倩倩,以及一个2岁的儿子。

然而这一次,我被倩倩的日程表所惊呆了!

周一晚7:00-8:00,主持人学习,8:30-9:00,英语外教口语学习;

周二晚7:00-8:00,篮球运动,8:30-9:00,英语外教口语学习;

周三晚7:00-8:00,钢琴学习,8:30-9:30数学思维课程;

周四晚7:00-8:00,围棋学习,8:30-9:30数学思维课程;

周五晚7:00-8:00,机器人,8:30-9:30数学思维课程;

周六上午舞蹈、下午语言写作,晚上钢琴练习1小时;周日上午跆拳道、下午休息玩乐半天,晚上钢琴1小时。

孩子除了日常的学校课程之外,每天都有必修课,一周只有半天的时间才真正属于她的儿童时光!

这惊人的学习量,是一个成人都难以从容面对,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所以,我在倩倩同学家住的这一个星期,感觉倩倩总是非常的沉默寡言,她满脸的懂事与沉静,一点也不像一个6岁孩子该有的模样。

我想走进这个孩子的心中,于是很主动地跟她攀谈,我相信,真诚的交流可以让孩子的生活多一点阳光。

但是每次我想跟她聊天,她总会惊恐而匆忙地离开,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阿姨,我不能跟你多说了,我要去学习了。”

说话时,她的两眼永远是无神的,没有一丝丝光彩,仿佛像一个木偶一样,这样的孩子有快乐吗?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吗?其实未必吧。

父母的这三种行动,看上去是爱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1)父母眼中只有学习,没有孩子。

为了让孩子未来更有竞争力,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许多家长在孩子本应玩乐的年纪,就提前安排上了各种学习与培训,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来学习。

虽然学习能让孩子快速填充知识,有能提到一定的技能,但过多的学习却是一种负担,会严重地破坏孩子性格与人格的塑造,因为孩子没有时间与精力健康的成长、自由的思考。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成为了大家俗称的“空心人”,外表光鲜,内在虚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父母切不可眼中只有学习,而没有孩子,因为孩子的性格天真是一生的财富,可以让他们内心充盈,有思想,开心而肆意地坚持走下去。

2)父母360度全方位呵护孩子。

有一种母亲,不像是家长,更像是“保姆”。

她们把孩子的一切当成了一个精细化的工作,对此高标准、严要求,360度全方位地呵护着孩子。他们把孩子置身于安排与保护之下,不给孩子任何机会去经历风雨,也不让孩子主动是寻求事物的真相和答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慢慢地孩子会变得特别的娇弱与自我,成为自私而又急躁的巨婴,甚至成为自卑而懦弱的纸片人。

3)父母总用“我是为你好”而代替孩子的“我想这样做”!

家长用父母的绝对权威代替着孩子的一切想法,当孩子说:“我想这样做”的时候,都会被父母判定为幼稚、无意义而中止。

父母会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而制止孩子的玩乐、打消孩子的画作、关掉孩子的电视,甚至抢夺孩子的玩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等孩子长大后,这些父母还会修改孩子的志愿,强迫孩子相亲,限制孩子的工作。而这一切都是以父母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唯一的标准。

可以说这些父母是很没远见,因为她们不知道自己的强势与代替,最终会让孩子的路越来窄,越来越难走。

而且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一切真实想法,而被压抑、被控制的孩子会坠入“失去自我”的深渊,一生都活得压抑而苦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她是一个独立的自我!

父母得从小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在长大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由与快乐,也可以让他们勇敢而真实地表达自我。只有如此,孩子才会是一个独立而强大的个体。

所以,父母想要培养一个真正优秀而幸福的孩子,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知识与智慧,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自由而强大的灵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