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输在软实力?耶鲁大学校长的言谈,讲出了中国教育的真相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曾任职耶鲁大学校长职位长达20多年的理查德·莱文对此表示:"真正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目的,不是只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胜任任意的学科,毕业后能胜任任何职业,融入到社会群体中。"

中国学生输在软实力?耶鲁大学校长讲出了中国教育的真相!提起耶鲁大学,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吧?作为世界顶尖的名校之一,耶鲁大学的校长便是教育界绝对的权威。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曾任耶鲁大学的校长贝诺.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中提及中国的学生以及中国的教育时,言辞激烈的大肆批评。他称中国目前没有一所可以真正称得上大学的学校,只是以尽可能多的课程、尽可能多的学校、老师、学生而已,并没有认真进行"教育"。

而耶鲁大学的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教授也曾针对中国目前的教育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如今中国的孩子们已经极少能在教育中享受到快乐,学校似乎只是为孩子们提供一张毕业证书而已,很难令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拥有精神上的愉悦及心灵因为知识的抚慰而变得平和。

中国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刻苦学习方面都是得到世界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尤其是在数学、统计等方面更是能在诸多国际大赛上获得冠军,将欧美等国家的学生抛于身后。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圈里的整体地位并不高,能影响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寥寥无几,更别提诺贝尔奖获得的数量。究其根本,与中国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着极大的联系。

从这些顶尖教育者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并非"硬实力"上的缺陷,更多的是"软实力",如创新精神、活跃的思维、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这些在中国教育中都是极为缺乏的。

中国教育里,较为明显的缺陷有哪些?

1、没有为不同的个性发展、不同天赋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及成长环境

想必接受过教育的家长都体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教育并没有做到对学生的个性、天赋做到区分与培养。不管是课程、教材、考核的办法等都是统一的,学生就像是同一条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成果。

从幼儿园开始,便习惯用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与坏,没有认真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天赋,也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与人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许多事实都能证明,哪怕是成绩无法做到非常优秀的孩子,长大后也未必不能成功,最有名的事例便是马云、爱因斯坦等。相比于成绩,让孩子拥有自信与快乐也是极为重要的。

2、偏于知识灌输,忽略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

"应试教育",这些年来一直被提及,但就目前中国教育的体系来说,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只是,在教学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太过于强调必须数量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的重要性与唯一性,使得孩子只能死记硬背,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并且失去了好奇心、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家长们早已习惯了将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推诿到学校、老师的身上。因而哪怕知道教育存在的缺陷,也不会自己从旁协调。殊不知,孩子在还未上学时,家庭教育能为孩子打下奠基石式的基础,而且对孩子未来的学业、性格培养方面也能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突破目前学校教育忽略的许多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应注意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

1、 不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是选择"放养"的状态,将对孩子教育的事情寄托在未来孩子上学后,老师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达到60%左右。不管是父母还是从小与孩子接触的家长,都是孩子认识世界、模仿的对象。父母、家长们应做好对孩子的教育事宜,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为人处事之道,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等,都是孩子能否成才、未来的生活是否平顺的关键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不可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广为流传,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不仅影响孩子性格、品行等,还会对孩子的能力有所影响。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也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能在一个积极向上,氛围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同时也能拥有正面的模仿、学习对象。

孩子的教育并非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更是每一位父母、家长必须重视的事情。或许中国式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的缺陷,令孩子接受的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完美。但父母、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老师,还是能让孩子成为"软"、"硬"实力兼有的人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