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初中生错把这三种行为当努力!衡中学霸特别提醒

很多家长向中学君反映:孩子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但成绩却总是不见起色。为什么投入与产出常常不成正比?

每年中考过后,学霸分享的经验中不难发现,学习最好的孩子,往往不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但绝对是最高效的。以下这 3 种“假努力”,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01

别把低效耗时当努力

初三学期即将过半,有的孩子已经开始紧迫起来,于是每天早上第一个冲到教室,中午不休息,晚上熬夜学习到凌晨……

尽管这样拼命,成绩仍然毫无起色。孩子真的不是学习那块料吗?很多时候,只是把耗时当努力,被“假努力”给骗了。孩子看起来在学习,但心绪却“不在服务区”,效率自然不高,虽然时间用的比别人长,效果却相差十万八千里。

对策:真努力需要专注。

什么是专注呢?专注就是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完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事。在投入学习之时,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全部无视。

02

别把浅表劳动当努力

努力的另一方面是走错方向,回避核心思维,只做浅层工作的低质量勤奋。

有的孩子把很多时间用在一遍遍抄“错题本”上,却不去花时间改错题,更没时间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

这就是“假努力”之二,重复劳动。指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没有深度思考。

对初三现阶段的学习而言,最有价值的工作就是深度思考。

错题是引导孩子深度思考的载体。只有把错题当作新题重新做一遍,孩子才会想这道题为什么错?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遇到类似的题型,才能举一反三。

对策:真努力就是思考出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然后要事优先,直奔目标。

合理做时间规划,在最重要的事上不遗余力。拒绝注意力偏移,习惯深度思考。

03

别把虐待自己当努力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内耗就是和自己较劲。差劲让人痛苦,比起差劲更让人痛苦的是对自己差劲的排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把精力用在琢磨自己为什么不好上,自然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就少了。

过分自责会导致没有动力。告诉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才能积攒能量

对策: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谁花的时间更长,谁做的表面功夫最多,而是专注力,思考力,和自我接纳的总合力。

04

怎样做到真努力

学会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的出发点,在于学会处理事情的优先级,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 ——也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第二象限组织法”。

请看下图。

永远做重要而又不紧迫急的事!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诸如即将到来的考试。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制定学习计划、课外阅读等。

第三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比如看电视、玩手机。

第四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很多打败自己计划的事情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朋友突然的玩耍邀约。孩子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只是在第四象限徘徊。

不妨帮孩子回顾一下,上周的生活与学习,究竟在哪个象限花的时间最多?

请一定注意,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误认为重要的事。二者的区别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种重要的目标。

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进行定期的反思和改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给孩子的学习计划一些小建议:

1.不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2.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第一件事做完后,再做第二件,依此类推。

3.每天晚上写出明天必须做的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列。

4.到了晚上,如果列出的事情没有做完也没关系,因为孩子已经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做。

避免分心走神,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不会受到无关的因素干扰。零食、水果、小说、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尽量避免出现在学习环境中。

第二,分心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习过程中蹦出来的种种想法,如果是无关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重新回到学习过程中即可;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情,就记录在计划本上,学习结束后尽快去处理。

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提高,焦虑没有用,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力、能力和努力。

让他们能够站在有效努力的一端,为了自己的前程拼尽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免责声明:素材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初中生 错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