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宝宝就医,家长应该怎么描述宝宝病史

1.家长说的话自带情绪,医生听不懂:

宝爸宝妈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病,和医生总是交流不好,并且说话总是带着焦急的情绪,非常激动。家长急于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但是说的话却对医生诊断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影响医生的对宝宝身体状况的判断。

比如说:家长上来就非常着急地对医生说:“医生快给我的孩子看看!!孩子老是咳嗽!”、“医生,我的孩子老是发烧!每次发烧都烫手!”、“医生你说,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是不好好吃饭”……这些都是家长惯用的表达。反过来你是医生的话,应该怎么理解这个“老”字,频率是多少?每周几次?每天几次?每个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作为医生来说,很难衡量。还有就是“烫手”是个什么概念?每个人感觉到“烫手”的温度是不一样的,这会给医生误以为这孩子发烧已经到了40度以上了,是不是需要紧急治疗了,要不要送到急救室?

要想让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孩子情况,就应该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否则,家长的激动,只是用程度副词表达了一个情感。家长特别着急,医生特别能理解,但家长没有向医生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医生也无法作出有效的诊断。很多时候没有达到看病的效果,不是因为医生没有好好看病,而是因为家长可能不知道怎样去整理这些信息,然后提供给医生。

所以宝爸宝妈带着宝宝去医院看病,首先要做的是冷静,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描述宝宝的疾病状况。

2.描述病情要做到简洁、准确:

宝爸宝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给每个病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家长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简练、准确地向医生描述孩子的病情。孩子的病史大都很简单,大部分都是几天之内的事情,即使长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像成年人的病史那么长,所以家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孩子的病史提供给医生。

首先要回顾病史。什么时候发现孩子不正常的?到目前为止,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回顾家长发现疾病的时间,绝对是不能猜测发生疾病的时间。因为谁也不可能在疾病发生的一刹那发现。千万不要和医生说可能一天前就生病了,或者你认为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是哪天,回顾病史不需要推理。还需要考虑,现在病史和过去病史是否有关系?比如一位家长说:“这是孩子一年来第10次发烧了”而另一位家长说:“孩子很少生病,昨天发烧了。”通过两位家长的描述,医生就能够判断孩子的发烧是偶然,还是反反复复,进而做针对性治疗。再比如,“孩子昨天摔了,今天哭闹不止”,医生马上就会想到做什么样的检查了。

其次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是否有类似的疾病状况。比如流感,孩子不一定是第一个发病者,他所在的幼儿园、学校、家里,有没有类似的症状?我们婴儿几乎不会是第一发病者,所以,一定要注意环境中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再者描述时用数据,数量化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能用虚词老、总等这种数量副词。因为医生到听了会一脸疑惑的,不能明白具体频率的。比如这一种情况是一天咳嗽三次,一次咳嗽三声;另一种情况是一天咳两次,一次咳至少30分钟。这两种情况都描述成老咳嗽你让医生怎么判断。这两种咳嗽的频率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那么对应的疾病也不一样,治疗方式肯定也不一样的。

最后是疾病变化的趋势,是见好,还是加重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实话实说,重了就是重了,轻了就是轻了,好了就是好了,不好就是不好,不要夸大或者隐瞒。不要认为用一些表示严重的词,用一些表示严重的语气 ,就会引起医生的重视。比如,孩子昨天发烧温度很高,今天发烧温度下降了,就描述成今天又发烧了,温度很高,那么医生会认为现在病情的状况在上升。这么夸大地说,反而可能治疗错了,不该打针的打针了,不该挂静脉点滴的挂点滴了,不需要住院的住院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个损伤。

3.如果有病历或者吃过药,带上病历和药物说明书:

孩子生病好几天了,如果需要再次带孩子去医院,一定要把之前吃的药都带上,并且带上病历和检查结果。

因为对于宝爸宝妈来说,发病情况能描述个大概,但是对于孩子所吃的药物名称不一定能记住,而且药物名还分商品名和成分名之分。也许你说的是一种药,而医生以为是另一种药,毕竟家长们更多关注商品名,而医生更关注成分名。

之前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可能没有上班,是另外一位医生,那么他可以根据病历快速地了解孩子的病情并准确地判断。即使还是之前的医生,隔几天再来看时医生可能已经忘了看过这个孩子,忘记了病情,毕竟医生每天要给很多小孩子看病,不可能记住那么多。所以带上病历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做好了这三点,对于宝宝看病恢复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也会让医生对病情有更准确的判断。

愿所有的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