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补习班已成教育标杆?“鸡娃”教育的背后,是无数个焦虑的家长

文 | 齐姐育儿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成为了衡量父母是否重视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标杆。

很多还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被家长早早地塞进了各种补习班,仿佛不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是一种“潮流”。

从这种“潮流”反映出来的其实是家长的焦虑——怕孩子在“菜市口学校”学坏了就送他去“贵族学校”,怕他学的少就报了很多课外补习班。

家长倾其一切,目的就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让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孩子在什么年龄阶段就应该有相应的样子,过早、过多的“填鸭式”补习并不会对他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反而平添了家长的焦虑。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培养学习习惯和探索能力要远远大于学习知识本身。

而孩子在擅长领域会更容易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爱好广泛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会差的原因。

事实上,想要孩子提高成绩,除了像报课外班或者兴趣班外,更重要的是从内部出发

1、更注重亲子关系

在育儿的过程中,除了花大部分的精力来让孩子好好学习,还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样可以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平和不易怒,而孩子也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2、家长先做到优秀再要求孩子优秀

心理学家说:孩子最初的学习是通过模仿来实践的。

很多家长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各类补习班,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学区房,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而自己却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自顾自地玩手机。孩子看见了就会跟着“模仿”,也想玩电子产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家长在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教育孩子而不注重自己的行为,或者只要求孩子的“优秀”却不审视自己,这样会让整个亲子关系失衡。

所以,家长若想要求孩子该怎么做时,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条件成为孩子的榜样。

3、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自驱力就是当一个人不再需要外界的推动就能自发地产生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

这个意思是说当孩子离开父母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知道怎么做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如何让孩子获得自驱力呢?家长可以先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再通过他对喜欢事情的坚持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引导他逐渐进阶,让他感受到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孩子的自驱力。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和家长之间的纽带不再是生存依附而是家人间的互相尊重和欣赏。

所以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最终让孩子获得自驱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是上多少补习班、是去多好的“贵族学校”都没有办法取代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