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最容易被社会淘汰的,是这3种孩子!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老师分享专栏”关注即可!

作者:睿妈

孩子能不能适应社会,从小时候的一些品质就能看出来。

记得高中班上有一名男生是典型的学霸,他不怎么和同学交流,总是闷着头在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两名。

不惹事、听老师的话,学习成绩还好,老师自然喜欢这样的孩子。

后来他不负众望,考上了外地的一所211名校,再到后来,就没了他的信息。

最近,忽然又从同班同学口中听到了他的消息。

让人意外的是,他现在的处境和上学时反差很大。

原来,他现在在家啃老,两三年都没有上班了,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精神颓靡不振。

好生生的一个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我心中充满疑惑。

同学说,他大学毕业后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一直内向寡言,加上有些清高,在单位和同事们格格不入,后来就被辞退了。

后来又陆续找了几份工作,都是因为自身不能适应,最终不得不离职。

时间长了,他渐渐丧失了信心,因为不能适应社会,他索性就不上班了,蹲在家里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学时成绩优异,前途一片光明,然而走上社会却突然落魄不堪,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建宁县理科高考状元小叶在外捡垃圾流浪十年的新闻。

在村民眼中,小叶从小就是个乖孩子,跟村里其他孩子相比,他比较吃苦耐劳,学习勤奋,都觉得他有出息。

母亲说,儿子从小就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小学到高中,与同学来往比较少,学习上一帆风顺考上大学。

小叶顶着高考状元的光环考进浙江大学,然而在大学期间不适应,大二挂了多门功课无法升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怕母亲责骂不敢回家,出来找工作又处处受挫,后来他就在杭州火车站附近捡垃圾,整整流浪十年才被家人找到。

小叶回到家后也一直沉默寡言,心理有了创伤,很难向人打开心结。

很明显,小叶离开校园后没有适应社会,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才走向这个令人痛心的结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经历十几年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很快就踏进社会的大染缸。

然而有些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就要直面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都说“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像从小沉默寡言不合群的小叶一样,一些孩子长大后能不能适应社会,小时候就要预兆。

如果孩子有下面3点缺点,一定要让孩子改正,以免孩子将来不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

一.争强好胜,输不起

处处争强好胜,凡事追求完美,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这种“玻璃心”本质源于内心的脆弱,也来自家长长期的高要求。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就有一名学习成绩挺好的女孩,这个女孩凡事喜欢争个第一,不管是考试还是比赛,一旦自己不是最好的就非常沮丧。

她经常把自己折磨的筋疲力尽,弄得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

上了高中后,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她自然不像以往出类拔萃,她在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后一蹶不振,最终高中读完没上大学就出去打工了。

输不起的孩子,未来如何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又如何振作起来迎接挑战呢?

当孩子遇到失败应该去反思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非选择放弃努力,或是纯粹依靠他人的帮助。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失败,也就是接受自己不完美,他不必总和别人比较,而应该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家长总是用分数衡量孩子,孩子最后也只会用分数衡量自己。

二.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如果孩子事事由父母包办,心理上形成依赖,就难以独立思考,更怕自己的选择太轻率,自己无法承担不好的后果。

我朋友的表弟,年近三十,却没有一点成年人的样子,大事小事征求爸妈的意见,凡事不能自己做主。

他爸妈也非常苦恼,担心孩子以后不能判断是非,会走弯路。

一个人没有主见,意味着没有独立选择能力,不论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选择,还是生活伴侣,可能听着周围人的意见就糊里糊涂地确定了,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盲目的从众者,他们都是“看似”适应社会,因为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踏入别人挖好的坑。

培养孩子的主见,要从小教他们辨明是非的能力,为他们输入正确的三观,他们才能依据自己的见识做出更正确的判断,一路上都遵从自己内心选择的孩子,有最坚定的力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不懂人际交往,情商低

曾经有一名同事,说话口无遮拦,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考虑,结果很快把大家都得罪了,遭到大家的孤立。

生活中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情商低并且以自我为中心,一昧表达自己,不爱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仅难交到真心的朋友,还会令身边的人讨厌。

因情商太低没有朋友,一个人孤身在外地打拼,没有理解自己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别怕孩子在外不安全就把孩子从小养在家里,也别把孩子养成死读书而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孩子需要走出去多和同龄人交往,父母不应插手孩子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在交往中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才是最好的情商教育。

孩子的培养,在最开始不应该是除了健康快乐成绩好之外就别无所求。

否则他在社会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过去二十多年的深厚累积。

写在最后:

最近微信官方改变了公众号推送规则,不是按更新时间顺序排了。

所以想要第一时间收到老师分享专栏的推送,你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或者“星标”,这样中学家长参考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点个“在看”,只要你想看,我们都在。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