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简单!北交大学生1300字遗书曝光,轻生只因保研?

10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一位大三的学生跳楼轻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留下了1300多字文采斐然的遗书,不仅将他离世前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出来,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中国教育的深思。

下面是对他遗书每个段落的分析,从中引出了保研与出路、理想与现实、教育与教学、郁闷与抑郁的思考。

第一段:轻生只因保研?

这一段已经把这个孩子形象清楚地勾勒出来。能够猜测的出,他因为保研或受到了打击,否则不会在遗书的第一段就多次提到了保研这两个字,还有“奋斗三年”、“奋斗20年”、“白嫖”等种种表述。

字里行间看得出,他的心与这个世界渐行渐远。他感觉到彷徨、焦虑、无助,甚至是绝望。

第二段:保研就是成功?

保研意味着什么呢?所谓的保研。是指学生综合表现突出。拿到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不需要参与到几百万考研大军当中,日夜用功并努力考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但他真的如他所说,经过了“深思熟虑”吗?保研真的能够与人的生死挂钩吗?我在后面“保研与出路”的论述中会详细加以阐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段:用词表露抑郁

看到上图当中的文字。你的心里一定会跟我一样感觉到别扭。这种别扭就来源于他的用词,“千疮百孔”、“扭曲至极”、“又臭又长”、“疯狂的”、“淫猥的”……

他在为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寻找合理的借口。从他的用词当中,你已经能够感觉出抑郁的迹象。“郁闷”和“抑郁”这两个词经常被人混淆,边界不清导致了无数悲剧。我会在后面“郁闷与抑郁”段落里进行解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四段:强行进行关联

他曾经相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他认为选择“全面发展”是听信了别人的“鬼话”。他提到了戈尔巴乔夫,提到了斯大林格勒,提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但很显然,他自身的情况与他提到的这些事件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这样的强行关联,依然是想要把他自己的选择“合理化”。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区别。应试教育有它在某个环境某个阶段当中存在的必然。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可以把教学等同于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分数很重要,优秀的分数可以让你的选择更多。但别忘了通过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人生并不存在所谓“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五段:成功还在内心

你很难想象一个正当壮年,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会写出这样的文字,“现在的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我的灵魂早就没有了一分再向前推进的力气”。

有多少孩子在懵懂无知的时候,被老师和家人驱赶着向更高的成绩努力,却从来没有被告知这样的努力究竟有何意义。考进大学算成功吗?拿到保研资格算成功吗?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算成功吗?我还想问一句:没有内心强大的自己,你能背得动这些成功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六段:父母怎会不提

他说他要给一些对他而言很重要的人单独留下一些话。我本以为他要提到他的父母,我本以为他要提到他的爱人。但我错了,在1300多字的遗书中,她没有一次提起过自己的父母。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会作何感想?

有些人在选择了结自己生命之前,会把所有对于父母的恨留在人世间,我想那样的结果,可能都比只字不提来的更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七段:叶赛宁引争议

他引用了叶赛宁用鲜血写成的诀别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引用这首诗也许是别有深意吧。1925年9月,年仅30岁的叶赛宁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雅结婚。当年11月,他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他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的这首诗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依然饱受争议,原因是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首诗受到了消极的影响。此后,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又写了一首《致谢尔盖·叶赛宁》。那首诗的最后一句,我会放在本文的末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谈:保研与出路

“能够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大概率是优秀的,但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并不代表你就不优秀”,这句话会让你想起什么呢?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勉励你要好好学习,他告诉你:“孩子,尽自己的力量取得好成绩。”但他偏偏就忘了说一句:“孩子,即便你的成绩没有那么突出,也不代表你不优秀,因为考试成绩不是评价你的唯一标准。

保研不成功?没关系,你还可以准备考研啊。当你考研成功之后,站在你魂牵梦萦的校园里,你可以自豪地喊出一句:“保研不成功又怎样?我最终还是站在了这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考研也没成功又能怎样?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了成就的时候,你依然可以自豪的喊出那句:“保研不成功,考研也没成,我依然为我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可是,你偏偏选择了放弃。这一放弃,你过去二十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这一放弃,你失去了今后获得成功的所有可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聊:理想与现实

望子成龙是个好词吗?没错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混出个人样。“成龙”什么?是理想。理想一定能够变成现实吗?怎么可能?

与其用高标准要求孩子,不如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准则。用高标准要求孩子,也要教给孩子能够接受现实,同时自己也要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孩子,这同样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准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是所有努力都可以取得成果。享受努力的过程,才不至于在没有获得成果时,万念俱灰。

人没有理想,就失去了希望和奋发向上的目标,人不能接受现实,就失去了人生的安全绳,一旦跌落,万劫不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教育与教学

教学是一时的,教育是一世的。前者近在眼前,后者缥缈虚空。但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切不可只看前者,不想后者。

在你面对一个未成年人的时候,你的所作所为是希望他在30岁的时候能够自食其力、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还是只希望他在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当中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名次呢?考上一所升学率很高的学校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叹:抑郁与郁闷

郁闷是一种状态,你自己就能判断出自己是否郁闷了;抑郁是一种病症,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帮你来做鉴定。从这位轻生学生的遗书当中看得出,他可能有抑郁的症状。但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有可能只把这种状态理解成郁闷,包括他自己在内。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不对,为什么不去看看心理医生?当我们察觉周围的人状态不对,是否可以及时提醒,给予帮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保研与出路、理想与现实、教育与教学、郁闷与抑郁,你如何认识?你又如何选择呢?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对了,马雅可夫斯基那首《致谢尔盖·叶赛宁》的最后一句是这么写的,“死去并不困难,创造生活可要困难得多”。

为你带来教育观点,帮你规划升学路径。点击头像关注我,精彩不容错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