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还在“集体行动”,大三就“独来独往”,这2个原因很真实

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好不容易告别了辛苦的高中,来到了期望已久的大学,孩子们都对大学生活,抱有向往。

对于自己的室友,不少同学也抱有美好的期待,毕竟要同在一个屋檐下住好几年,不出意外的话,一定可以结交成闺蜜或兄弟,但是事实往往与预期背道而驰。

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那些一个寝室的小伙伴,大一时还结伴而行,等到大三时,就已经独来独往了。

大一团体行动,大三独来独往

这种情况,寝室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一个人很孤单,室友便是最亲近的伙伴。

因此,不管去哪里,大家都是结伴而行,去食堂一起,逛超市也要一起,而且还可以打打闹闹,关系还算融洽。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对校园生活愈加熟悉,这种行为现象,很快就发生了改变,原来在一起的室友,也开始慢慢疏远了。

特别是到了大三的时候,室友们经常独来独往,想出去就直接出去了,也不会和室友打个招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相处时间变少,有自己的事要忙

即便是室友,也不一定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随着年纪的上升,以及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室友们的行程也是非常不同的。

彼此的课程都岔开了,交集的时间变少,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少全员在宿舍。

大一的时候,谁都不认识,彼此结伴也是缓解对新生活的不安。

大三的时候,人们也有了新的目标,有的人依旧在学生会努力,有的人在充实自己的学业,还有的人,在增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由于行程不同,也没办法像大一的时候,一直聚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室友之间渐渐没有那么紧密了,但是关系还是可以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不是一路人,三观不同

这里的不是一路人,不仅仅指未来发展方向不同,也是理念观点不同。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摩擦,随着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大家会发现,观点理念都不相同,十分容易起争议,严重的话,关系还会闹崩,所以,干脆就少来往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走过万丈孤独:“我们宿舍都喜欢单独行动,主要是一个宿舍未必都会成为好闺蜜,因为爱好和三观都颇有不同,可能我对成为朋友的要求很高吧,我跟我舍友关系很好,但我们不会互相等,都是各走各的。”

@wfe:“说白了人各有志,当初也是随便分的人,我玩的最好的还是其他寝室的。与寝室人相处越久,越知道一个道理,有的人能不深交就不深交,关系好了反而不好。”

@北北1078:“距离产生美,走的太近容易摩擦,很正常,独来独往偶尔一起聚聚反而关系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如很多朋友说的那样,室友并不一定都是三观相合的人,毕竟这是随机分配,不是什么“天选之人”,所以独来独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独来独往可以,没必要将室友关系搞得那么恶劣,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让大学生涯过得不太顺利。

所以,人际交往这一块,家长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并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在家里也是有脾气就发。

但是到了大学之后,需要收收自己的性子,不要随时随地和人起冲突,一时痛快,对以后的集体生活并没有好处。

当然,如果对方太过分的话,可以采取合理的措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时,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些相处之道,比如,室友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出帮助,但是不要和“老好人”捆绑,那样自己会很累。

也要教会孩子,不要老是麻烦别人,彼此真诚,互相帮助,才是维稳一段关系的最好方式。

兜妈寄语

大学生活,本该是美好的旅程,无论是独来独往,还是结伴而行,尽量和室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增加大学生活的幸福感。

话说回来,你和室友的相处关系如何呢?父母有叮嘱过你,如何处理好室友关系吗?

我是兜妈,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