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小学生留遗书后坠楼身亡,突然发现:为什么自杀的多是男孩?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

多希望这是孩子一次不懂事的恶作剧,但是可惜,这一次,还是小学生的小黄没有食言。

当家人发现这封信时,他穿着校服正躺在小区的地面上一动不动。深冬已到,地面很冷,他的身体更冷。

绝笔信中,他说道:“我活得太累了……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只是这一觉太长了,长到自此天人永隔。

看着亲属搂着男孩大声痛哭的样子,常爸也心痛不已。

这几年看了听了太多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发现一个“巧合”,自杀的多是男孩。

被妈妈扇耳光跳楼自杀的,是男孩;

被妈妈批评跳桥自杀的,是男孩;

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最后一次把家里的米面油买好,然后出门转头去了家旁边一座高高的楼顶上,那个一直都懂事只是不太爱学习的初二生,也是男孩……

开始常爸以为因为自己家的是儿子,对这个问题才这么敏感。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的论文《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也印证了常爸的观察。

研究人员通过网络抓取儿童青少年自杀信息,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确认392起自杀及自杀未遂事件,发现男女两性差别很大:

男性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自杀死亡的案例报告中,男性中小学生案例数量约为女性案例数量的1.5倍。

不仅仅是男孩,我国男性的自杀率也在不断上升,总体高于女性。

不仅仅是我国,整个世界的男性自杀率也高于女性。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016年男性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而女性为7人。再来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些国家男女自杀率的差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寻找原因,常爸查阅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个让人很意外,那就是男孩天生更脆弱

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男孩更容易崩溃;

陷入不良情绪后,男孩更难恢复;

患脑部疾病的男孩更多;

有学习障碍的男孩更多;

Y染色体比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受侵害发生改变;

幼时与母亲依恋关系不好,会影响青春期男孩智力,但对女孩影响较小;

……

男孩更坚强,一直都是个伪命题。

妈妈不开心,男孩更容易崩溃

哈佛大学著名婴儿研究学者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静止脸(Still-face),之后40年里,这个实验被不同的团队重复,并反复印证了同一个结果。

实验中,一开始孩子和妈妈正常地互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几分钟后,妈妈面无表情、严肃地盯着婴儿,并且不回应婴儿的任何行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面对妈妈的变化,婴儿都会表现出惊慌、无所适从、崩溃。

但男孩在发现妈妈不开心后,反应会更大。他们爱哭、爱表现出愤怒,甚至扭着身子不看妈妈转向婴儿椅的方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还发现当妈妈不告而别,离开婴儿几分钟后再次回来时,男孩与妈妈重归于好所用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他们情绪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男孩在这样的情况下皮质醇水平(压力激素)会更高。

好多人都觉得男孩似乎天生就比女孩聪明,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毫无道理。事实上,有科学家扫描儿童的大脑,发现男孩的注意力活动较少,且负责学习时控制冲动的区域血流量较少。直白点说,就是男孩学习时更不容易专注,更容易走神。

这个现象也有数据支持,比如:

注意缺陷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女患者比7:1;

学习障碍,男孩占了2/3;

行为障碍,男孩占了90%。

与传统观念中认为男孩比女孩更坚强不同,大部分男孩天生就比女孩更脆弱,更不擅长处理情感问题,更容易在学习上遇到问题。

但是,这一切都被忽略了。

故作坚强,我丧失了爱的能力

“坚强症候群”:因为坚强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聚集现象。

直到快40岁时,李某才听说了这个名词。那时他才知道,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太坚强”了。

已婚,育有两女,事业稳定,在别人眼里他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是,没有人知道,每次坐飞机时,他都难以克制恐慌和焦虑。

他开始吃药、看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是“广泛性焦虑综合征”。检查身体,发现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心脏弹性老化,抗压指数过低,压力指数达到中重度。

他事事要求自己完美,在家里是好丈夫、好爸爸,全身心守护家庭;在职场上,他事业心颇重又很好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演员兼导演Justin Baldoni的TED讲座《为什么我不再试着变得“男人一点”?》说了一句扎心的话:我知道一个男人宁愿死,也不愿告诉别人他们受伤。)

即便探讨亲人过世,他的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平静微笑:“我要永远温柔地对待太太和家人,也要用坚强、坚毅要求自己。”

和医生交流后,他最大的感受是“越谈越空洞”。他宁愿自己深夜里抽烟、喝酒,也不愿意求助妻子或家人。

医生说:“故作坚强,让他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可是,他这么全身心付出,妻子和家人却只觉得“有距离感”。他没有感受到爱,而家人也没有感受到爱。

一味强调坚强,没有让男孩活得幸福,却伤得迷茫。

刻板印象,造就了男性互害社会

沉默无法解决问题,只能让男人们陷入了男性互害的恶性循环。

去年BBC纪录片《被性侵的男性:打破沉默》,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每个小时,约有8名男性受到侵害。一个人的一生中,约1/6的男性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是,与庞大的受侵害群体相比,能讲出来的男性却少之又少。

因为男性不会是受害者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放松警惕,反倒成了容易被咬的羊;

因为男性坚强的刻板印象,让他们耻于开口。哪怕开了口,也可能被人嘲笑“占便宜”。

成都就有一名醉酒女强奸男性的案件,但是网络却有“姑娘送上门了多爽啊”的评价,甚至有男性在事发地点聚集,要求“被强奸”。

他们在嘲笑这个男生的同时,也断了自己求助的路,掐死了自己在焦虑、难过时表达的权利,也推动着一些男孩在求助和放弃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

所以,想要给脆弱的男孩多一点坚强,首先要给孩子开口的勇气。

男孩特有的情感加工方式

《男孩思维方式大不同》一书里根据男孩特有的情感加工方式,介绍了几种方法,常爸整合出三个很实用的方法。

01 讲故事

男孩更愿意把感受和外部事物联系起来,父母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其他东西结合到男孩的情绪体验上。

比如,看见一个脏兮兮的车就说:“哎呀,你看那个车好脏,它一定很不开心。可是,今天刮大风,灰尘怎么也挡不住啊。有时候,人生也这么无奈,明明好努力了,也没改变结果。”

这样比干巴巴地说“跟我说说,最近出了什么事儿”更能让孩子愿意开口。(当然,我觉得这一招也适用于女孩)

02 给他一个沙袋

男孩更喜欢通过身体来表达和发泄情感,但需要告诉他们界限在哪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爸爸在孩子房间里放了一个沙袋,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地盘,需要发泄的时候,可以揍揍沙袋。”

这个办法,让孩子知道压力山大的时候可以发泄情绪,但走出自己的地盘,就不能带着情绪对待他人。

03 给他独立的空间

有研究显示,男性加工情绪信息时会比女性慢。所以,如果家长急于问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自己也说不出来。强迫他们开口,孩子只会觉得被冒犯。

不如允许孩子先躲进卧室里,自行消化一下。等他们回过神来,觉得很安全的时候,再好好聊聊。让孩子知道背后一直有人等着他、关注他,比啰啰嗦嗦好很多。

总之,就是改变与男孩的互动方式。

在他们悲伤的时候允许你的男孩哭,而不是说“男孩子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在他们受伤的时候安慰男孩,而不是强迫他们说“我是男孩,没关系”。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我们就不再脆弱,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接纳了脆弱,才是接纳真实的自己。允许男孩脆弱,他可能才能变得真正的坚强。

同理,接受了“男孩难养”的事实后,儿子可能就变得没那么难养了。与君共勉!

标签: 自杀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