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赵小蓉:四十一年来,我一直在"说话"

四十一年来,我一直在"说话"

我第一次在话筒前出声是1979年,细细算来有41年之久。这一生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竟和话筒有诸多交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深很深的缘分。

赵小蓉 教授

1991年,是四川广播电视史上有印记的一年。那一年,四川经济广播电台成立。彼时,我正在成都铁路局担任播音指导的工作,经王雷老师力荐,我调到了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从此,采访、编稿、直播成了我的工作常态。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由于我有较长的直播工作经历,被台领导抽调值全天的新闻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正点、半点、插播,直播新闻的强度也算是创下了广播节目的一个纪录。

时任四川省副省长蒲海清(左三)

时任成都市副市长吴平国(左二)

赵小蓉(右一)采访

“听众朋友,现在是北京时间XX点,此刻您收听到的是我们刚刚收到的来自巴格达的最新消息。”成了海湾战争报道时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几十年来,我和我的伙伴们的足迹走过四川万水千山,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和民族兄弟姐妹们把酒言欢,共叙桑梓;我们和福利院的老人家、孩子们共度周末,玩耍嬉戏;我们和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心灵对话、感悟人生;我们在三峡大坝大江截流现场、在甘巴拉中国军队海拔最高(海拔5374米)的雷达站、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在二滩水电站成功发电仪式现场、在全兴足球队主场,我们用电波连通广大听众。1992年长江洪涝,我们在成都人民南路广场举行赈灾义演,两个小时在现场就募集现金达142万,那个时候我们用固定电话做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直播连线的尝试,1993年除夕,我们在妇产科医院、火车北站、在110指挥中心、在成都市青羊区环卫队用借来的十多部大哥大完成了各行各业的人们跨越新年的四个小时的现场连线。这些经历,是我的职业记忆,也是我的青春记忆,更是我的精神财富。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经历当中刻骨铭心的定格和烙印。

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庆60周年之时,当现场播放四川经济广播电台开台时我们主持人的录音时,我们在座的编辑、记者、主持人,无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和学生同台朗诵

1999年,我受罗共和、黄元文院长的邀请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任教,教授"主持人学"、"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二十一年来,我的学生毕业以后工作在央视、部分省级卫视及各省市电视台、电台、腾讯、今日头条⋯⋯,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一张中国地图,学生工作到哪儿,我就在哪儿点上一个小红点,现在这张地图巳红成一片。我非常庆幸,庆幸我和我的伙伴们经历了广播的巅峰时期。庆幸我由主播台走到了讲台,和我的学生们共同认知当下的媒体、当下的传播。现在,我们的那个传播时代告一段落了,现在年轻的广播人、电视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理念、传媒思想、市场受众的新需求。面对现状,他们也彷徨,他们也纠结,他们也困惑,他们也失落,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勇敢地接受了新的挑战,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新颖的传播理念、更加先进的传播技术,继续记录、讲述着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的故事,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奥运会、悬崖村、新冠肺炎疫情、两会……这些新生代的传媒人,活跃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中有我的学生——宁远、敬思秋、袁莉、马安丽、张林林、谢凯、葛晓霞……他们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中国好记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获得者、中国金话筒金奖的获得者,中国金鹰节十佳主持人奖的获得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

借此四川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约稿之机,我谨向我的播音前辈刘佳、费寄萍、林如、王雷、吴芳、秦言、王岩平等老师致敬!向四川经济广播电台的我的兄弟姐妹陈革、剑霞、郭月、陈迪、吕丹、达海、陆培、梁军、蒋敏、杨燕、锦燕、小可、冬林、胡晓等伙伴们致敬!向坚守媒体岗位的我的学生们和新一代的媒体人致敬!向致力于影视教育的罗共和、黄元文教授致敬!

作者:赵小蓉 教授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院长

四川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

四川省优秀教师

来源:四川省播音主持专委会

编审:钟启华、郭玲琳、涂宇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