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山东三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830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 图/通讯员 王占波

12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基础教育改革攻坚新闻通气会,介绍了2018-2022山东省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据介绍,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学前教育作为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高度重视,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同步启动实施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1+10配套政策文件,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努力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幼儿园总量达到28037所,在园幼儿408.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分别比2017年增加9017所幼儿园、131万在园幼儿,普及率和普惠率分别提高5.4和10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全面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

扩资源,让适龄幼儿有园可上

为解决“入园难”问题,山东启动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为应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和城镇化加快带来的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将每年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新增50万个幼儿学位写入2018-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城镇,全面落实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要求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落实“六同步”要求,即“与居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供应土地、同步达到建设条件、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优先举办为公办园;在农村,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和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工程,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省定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2018-2020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830所,新增幼儿学位139.8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压力。

山东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我省需要整治的幼儿园2121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目前已整治完成2106所,整治完成率为99.25%。我省整治数量全国最多,整治速度居全国前列,整治经验多次在全国进行推广。

促普惠,让适龄幼儿上得起幼儿园

为解决“入园贵”问题,山东实施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指导各市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办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逐年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求到202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民办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目前已达到65.51%。

同时加大投入力度。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从2017年的1.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7亿元,增长幅度为312%。2018-2020年,省级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15.4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经费14.22亿元,国家发改委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省级制定了不低于小学标准的710元的普惠性幼儿园生均标准,我省幼儿园首次有了生均公用经费,极大缓解了经费紧张问题。

在完善幼儿园收费定价机制方面,相继出台《山东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山东省幼儿园保育教育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指导各地合理定价,动态管理。

疫情期间,山东还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2020年5月,联合省发改委等13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通过采取预拨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减轻房产租金负担、减轻“五险一金”负担等八大举措帮助幼儿园纾困,央视专门报道。疫情期间仅提前划拨生均公用经费一项,全省支出约11.3亿元。其中,济南市在全省首次提出“减免6个月的房屋租金、发放临时性补贴、免缴生活垃圾费、统一采购并发放防疫物资”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有620多所高收费幼儿园主动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抓关键,两年补充在编幼教16522人

近年来,山东完善了公办幼儿园编制人员管理。2018年,省级完成公办幼儿园核编工作,全省核增公办幼儿园机构770个,核增教师编制6578名,核定人员控制总量14.9万名。针对编制不足问题,创新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政策,并确保同工同酬。2019-2020年,共补充幼儿园在编(含人员控制总量)教师16522人,逐步缓解人员不足问题,结束了公办幼儿园长期以来无户头、不核编、不招聘教师的历史。

实施公费师范生乡村幼儿教师培养计划。按照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2018-2020年招收2911人,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培养高层次幼儿教师。

实施幼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实施5年一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培训网络,强化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2018年以来培训人次10万余人。

健全幼儿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首次设立幼儿园正高级岗位,将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从1%提高至11%,比例完全与小学相同,民办幼儿园教师同等享受职称评定待遇,极大调动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优质园+”办园模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为了让适龄儿童能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山东实施了“优质园+”办园模式。建立省级示范幼儿园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结对帮扶机制,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和民办幼儿园辐射拓展。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带动镇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治理“小学化”倾向。公布幼儿园“小学化”49项负面清单,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同时,严格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幼小衔接培训,多措并举,取得了明显效果。

开展游戏活动实验区(园)建设。在全省遴选21个实验区、200个实验园,组建省级专家团队,指导幼儿园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整体推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取缔4647所无证幼儿园,提前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为了给学前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019年9月,颁布了《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填补了我省学前教育法律空白。近一年来,全省学法、懂法、守法、执法的环境基本形成。为做好《条例》的宣传,省教育厅编写了《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释义》。同时,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群众满意度调查。

为规范办园行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全省10342所无证幼儿园,准入5695所,取缔4647所,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一年半完成治理任务。此外,还建立责任督学制度,每5所幼儿园配备1名责任督学,加强对幼儿园的日常监管。

标签: 幼儿园 山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