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最美!

今天上午,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一批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成就的劳动者,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中石大吴胜和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这是属于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荣光时刻!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今年是5年一次的劳模评选表彰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本次评选注重选树在首都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典型,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人才、社会组织代表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荐。1148名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86个北京市模范集体获得表彰。

吴胜和,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教34年来,坚持在教学一线,倾心教学、投入教学、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

永葆育人初心的筑梦人

吴胜和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主讲的《油矿地质学》课程在201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他真诚地关心学生成长,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地质类学生最高奖——李四光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吴胜和教授主讲本科生《油矿地质学》、硕士生《储层表征与建模》和博士生《油气田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他常说自己对讲台充满敬畏之心,上课面对的是充分信任你的学生,是将来要担当国家石油工业发展重任的建设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不仅收获知识,更要收获能力,还要收获为人为学的道理。虽然他讲授的课程已有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但他从不满足,仍是花费大量时间多方搜集最新资料,结合当前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每一堂课上课前,他都要进行几个小时的认真备课,即使对于讲了几十年的课程也是这样。如油矿地质学,这门课程他已经讲了20多年了,课程内容已烂熟于心,但每次上课前都进行认真备课,精心优化课件,琢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主讲的《油矿地质学》课程在201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0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他长期担任学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任劳任怨地进行专业建设,如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实训实习等教学资源条件建设等。专业建设成果“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建设的专业于2014年高质量地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于2019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他对学生的精心指导、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比如,对学生的学位论文,除了过程指导外,他一般要修改4次以上,有一个学生的论文修改了10多次,甚至在出差途中,在飞机上、火车上,还坚持修改论文。有一年他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在学生看望他的时候,他还不顾发着高烧,询问学生的论文状态,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他真诚关爱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还注重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的教育,指导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今年2月2日,他针对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形势,给全校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勉励学生做好科学防护、心理建设、学习规划和在线学习。数十年来,他授课的学生达数千名,并培养毕业了15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指导的学生曾获全国地质类学生最高奖——李四光奖。毕业的学生大都成为油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骨干,很多学生已成长为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主管等等。

锐意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他锐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学术研究。为了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他不辞辛劳地无数次深入油田现场,足迹遍布我国二十多个油田。校企合作育人成果2018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针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听教学模式的不足,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讲授、研究式学习、研讨式教学”的有机交融,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将传统的“传递知识”转变为“建构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他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理论教学-课内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油田现场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经常不畏艰苦和病痛,深入野外和油田进行油气地质科研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足迹遍布我国二十多个油田。2018年夏天,他不小心扭到了腰,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走路都得扶着腰。他忍着腰痛坚持亲自去长庆油田观察岩心。在岩心库的时候,都是强撑着蹲下去看岩心,有时候实在弯不下腰,就让学生把岩心递给他看。他跟学生说,科学研究一定要把握第一性资料,要脚踏实地、寻根溯源、开拓创新。他曾出版(合作)4部论著(教材)(包括我国第一部关于储层建模方面的著作),发表(合作)150多篇学术论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0项(其中一等奖3项),其中,201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将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入教材、教学课件和实践教学中,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油矿地质学》广泛应用于石油高校及相关企业,并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主编的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规划教材《储层表征与建模》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建设的大港油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合作育人成果2018年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青年教师“传帮带”的示范者

他自觉地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全国青年教师地质类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吴胜和教授继承发扬了老一辈地质学家的优良传统,肩负起学科课程发展的重任。从课程的教学设计、PPT制作、课程作业、考试试卷,到每一个思考题的设置顺序、提问方式等,他都带着团队教师认真研讨。对团队年轻老师,从备课到试讲,从助教到独立讲授,他都会认真地进行指导。团队成员刘钰铭老师在备战2019年北京市教学比赛过程中,吴教授从选题到内容设计、从框架到逻辑思维、从引入到总结、从多媒体到板书都事无巨细亲自指导。在提交教学比赛的课件的头一天晚上,他还组织教学团队老师一起把关,把5个PPT再最后过一遍,一直修改到凌晨1点多。他有严重的低血糖,不按时吃饭的话会眩晕、颤抖,因此他办公室的橱子里总是放着巧克力或者零食,以备废寝忘食的工作。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岳大力教授在2018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刘钰铭副教授在2019年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全国青年教师地质类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吴胜和教授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他担任学校和地学院两级本科教学专家组的组长工作,每年听课60多门次,进行教学督导、检查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等,尽心尽力地帮助学校督导教学运行过程并及时献计献策。另外,他还承担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审专家的工作,并主持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的工作以及国际古地理学会的筹备工作。

他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牙齿掉了三分之二,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彻底治疗。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回答说,“说实在的,确实很累,但教书育人、为国找油是我一辈子的事业,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能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我觉得很充实。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下去。”

学在石

生为油

会于心

转载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