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有期 申情无限 教育玉兰花在南疆绽放

▲2020年5月28日,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启动 (均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上海教育援疆的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9月,在喀什地委、地区行署以及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以喀什第六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为核心校,上海对口支援的叶城、莎车、泽普、巴楚四县十六所学校为标杆校,构建出上海教育1+4+N的“大组团”式援疆新格局,以此将上海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先进经验引入集团各校,并辐射到喀什全域。

今年,正是“小组团”向“大组团”转换的关键之年。4月,教育部第二批“万人支教计划”上海援疆教师团队共220人抵达喀什,为当地基础教育教学与培养工作添砖加瓦。“上海援疆老师的数量是空前的,能量是空前的,情感交融也是空前的。”喀什六中教务处负责人俞江用三个“空前”来形容自己眼中的上海教育援疆团队。他认为,援疆老师不仅带来了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帮助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精湛教学技能的带不走的本地骨干教师。

“带不走”,正是上海教育援疆的初心使命。上海援疆前指总指挥侯继军指出,上海教师要把上海教育的先进经验带到新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理解当地的特殊情况,要做到能落地、便操作、可复制,做好对当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力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让喀什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万里之外,上海教育的种子正在喀什发芽,开花,结出硕果。

同越天山

浦江浇灌的玉兰花在南疆绽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上海援疆团队到达喀什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启动教师队伍建设“玉兰工程”。通过上海标准的打造,带动、提升喀什六中办学水平,并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发挥集团化、大组团办学优势,促进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为喀什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玉兰是上海市花,寓意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玉兰工程”的“玉兰”既取此昂扬奋进之意,又兼取“育蓝”谐音,意为“育英才,培青蓝”。校长周凤林如是解释以“玉兰”命名这个项目的寓意。

“玉兰工程”共聘请了30位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知名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带教170名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所属学校各民族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导师指导学员深入领悟学科思想,研究教学规律,开展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对本地教师的能力培养,激励他们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南疆大地发展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

“玉兰工程”启动后,30位导师通过讲座、研讨、评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亲身感受到导师的使命感和大爱情怀,导师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更使他们常有醍醐灌顶之感;而学员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提高专业水平的渴望也让导师感动不已,恨不得把毕生所学一股脑教给学员们。这样的导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如琢如磨,“玉兰工程”在短短时间内已取得预期成效。

2020年10月19日—23日,上海援疆教育集团“玉兰工程”教育教学展示周活动在喀什六中举行。此次活动内容不仅涵盖高中教育基础学科,还涉及课程研究、科研等领域;活动邀请的25位专家学者不仅包括“玉兰工程”导师,还有课程与教学领域顶尖学者、教育教学一线青年名师;参加活动的学员也从上海对口支援四县一校扩大到喀什全地区12县市352名教师。

来自莎车县二中的郑磊是上海援疆教师,每次专家讲座她都早早来到现场找一个最好的位置。“我在上海做了将近20年的老师了,但许多仰慕已久的专家学者这次在喀什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她感叹上海教育援疆力度之大,也为自己能参与到援疆工作中感到自豪。喀什六中教研室副主任于兰兰则对有关教育科研的讲座感触颇深:“教育科研并非遥不可及,完全可以和学科教学有机统一。我有信心在科研上做出自己的成就!”

“玉兰工程”的意义并不止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还为学校的常规教学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喀什六中结合上海经验和喀什实际,确定了以“玉兰工程”为引领,以学科组建设为依托,以项目为推进,以成果转化为动力的学校教研工作新机制,将上海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经验带到了广大教师身边,点燃了全校教师投身教研的热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志明辅导学生。

全力以赴

誓用最大的努力播撒最好的理念

作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62岁的周凤林在到达喀什之前就已经在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当务之急的就是教育理念的全方位提升”。

“学校没有规划,这在上海难以想象的。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管理者,也很难在没有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根据喀什六中实际情况、参考上海学校管理经验,十几易其稿,他完成了二万多字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并在喀什六中教工中广泛讨论、不断完善。

在嘉定二中,每届高一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见到周凤林,听他讲人生“第一课”——《公民道德修身课》:每周5节,雷打不动,教了12年。“高中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根本,以学会做人为基础,在高中生身上注入正能量”,这就是周凤林开设这门课的“初心”。

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根主线,喀什六中领导班子为学校量身定制了“以德立校,文理融通”的办学理念。不过,有些教工提出,这个提法虽好,可是过于笼统,不够通俗易懂。周凤林欢迎大家提出意见、表达想法。在他看来,老师们发表不同意见恰恰说明他们关心学校发展,是有主人翁意识的表现。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艰难时刻,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要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学校以及所有师生的美好未来。

最终,《规划》于今年7月提交校教代会审定通过。《规划》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学校“以德立校,文理融通”办学理念和“喀什龙头、南疆领先、全疆一流、特色鲜明的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规划有了,目标明确了,但人们观念的转变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学校领导班子全力支持配合上海标准的运用,着手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实现学校运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并通过多种手段来增强学校管理层对学校现代管理科学的认知与了解,从而提升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能。

转变观念的另一个途径就是狠抓常规性管理和教学。学校副校长杨勇伟是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在上海任中学校长多年。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基础教育管理者,他深知常规性教学管理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他要求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实施“五环节”一致性的精细化教学;要求教务部门和学科组注意加强教学质量检查、监控和评估,多种形式了解教情、学情并及时跟进指导、评估。同时有效组织好各类考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分析考试数据,客观评估教学现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教研室和教务科是学校教研工作组织开展的重要力量。两科室的副主任楼宇和贺秉飞是上海第十批援疆人才。他们将上海教学管理经验与喀什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课堂攻坚”、“校本作业”等专项工作推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周凤林校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能力,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要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包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走进喀什六中,若问当地师生2020年学校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告别“靠鼻子就能找到厕所”。

“学校卫生间改造,是周校长到了以后向上级争取的,他亲自抓推进、亲自抓改造后的保持,彻底改变了学校卫生间臭味不堪的局面。可以说,我们学校的卫生间是地区乃至全疆卫生间最干净、最整洁的学校之一。可以和宾馆的卫生间程度相媲美。”俞江说。

这个名为“校园健康提升工程”的项目不仅仅是改造了学校教学楼所有卫生间,还有一系列配套动作:为鼓励学生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在洗手区域增加热水龙头,高标准改造建设两间卫生保健室,为学生举办口腔健康讲座……正如喀什六中老师所说,学校改造的不止是卫生间,更是学生的生活态度。文明习惯的养成将使这些孩子受益终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志明辅导学生。

情比金坚

让喀什的孩子在家门口享优质教育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骨干……俞江起初都难以置信,上海竟然会派出这样一支涵盖多位学校主要领导、区教研员、学校教研组长的精英教师团队援疆,“31位教师大多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不仅承担对本地教师的培训带教工作,还承担一线教学任务,极大地充实了学校人才队伍。”

杨思高级中学物理老师常永和年过五旬,是浦东新区的学科带头人。他2018年就申请加入援疆团队,可惜由于年龄限制未能成行。随着援疆年龄的放开,他今年终于如愿来到喀什。讲起援疆初心,常永和眼里有光:“来到这里我发现我真的来对了,喀什太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了!”常永和说,“上海教育全国领先。同上海相比,西部地区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如果可以的话,这一批教师返沪后我依然愿意留下来。”

在喀什六中上海援疆教师团队中,宋蕾是最年轻的两位老师之一。接受援疆任务时,她是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学生们舍不得她离开,有同学在电影院观看《我和我的家乡》时想起了她,便拨通了她的电话,老声老气叮嘱她:“Miss宋,你在喀什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家人也舍不得她远行,母亲从她出发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偷偷哭泣。宋蕾从出生后就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学习、工作、生活从未离开过上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海年轻老师的初心。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全力带教每一位老师,真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在有限的援疆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全体援疆教师的初心和情怀。

俞江表示,“上海老师的授课让师生耳目一新,百听不厌。很多课我们都录下来,作为学科教研提升的示范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宋蕾老师在上英语课。

宋蕾今年4月刚接手高二年级英语时,曾有过喘不过气的压力。相比10节课一周的课时量,更让她 “难以招架”的是许多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也没有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

在宋蕾看来,要减少极低分,提高平均分,对学生的“盯”必不可少。买买提过去英语课总是在瞌睡,他曾当面对宋蕾说对学英语没兴趣。宋蕾并没有责怪他,但每次在他打瞌睡时,总是走过去轻轻拍他一下,“就是想提醒他,我已经‘盯’上他了。”宋蕾说,“他对我的旅游经历非常感兴趣,我就把这些经历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与他交流。”慢慢的,买买提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大,之前从来不做的英语默写作业,如今做到了按时交。“他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全能默对。”与此同时,为了发挥生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宋蕾挑选了班内英语成绩靠前且学习态度积极的10名学生,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加小课。

勤勉的教学态度总能收获成效。同样是毕业班的老师,常永和在夯实基础上花费了巨大心力。“我平时上课主要以基础内容为主,讲透讲细,晚自习或课间休息再针对有进一步提升需要的同学开小灶。”

今年10月,他利用过往收集整理的材料,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喀什六中物理课程自编教材,共10万字,将来有望作为全校样本示范。很多物理老师都为常永和在身边而兴奋:“常老师之前做过教师培训,他有太多宝贝值得我们学习。和他在一间办公室太开心了。”

今年10月喀什发生短暂疫情,这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出于防疫需要,学校老师无法全部到岗。上海援疆教师在完成双倍的线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和喀什六中老师一起承担起线上教学和额外的住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来自顾村中学的李志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学校将高一高二的住校学生分成8个临时班,我是临时5班班主任,每天上4—5节课,工作量很大,但我想,援疆教师就应该在关键时刻冲上去。”李志明说。

援疆期间,他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常对自己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如今,他在晚间锻炼之余帮助清理操场上的垃圾等小事已在校内成为佳话。

“我很高兴,个人的所学、所悟、所能有了用武之地。”在李志明看来,真正将上海的精神和做法留下,可能比站在前台更有意义。在援疆的一年半里,他希望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帮助身边的老师,“哪怕对他们有一点点影响,也是对我的最大肯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讲整本书阅读和《红楼梦》。

不拔之柱

支持教育援疆各方提供不竭动力

“是上海大后方,给了教育援疆坚定的支持力量。”说起上海大后方的支持,周凤林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玉兰工程”的实施就是上海集全市力量支援喀什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

“玉兰工程”导师来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直属中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几乎所有行政区,汇集了上海基础教育的名宿新秀,可谓群星灿烂。这些老师作为业内翘楚,平时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分身乏术。但这次都欣然接受邀请担任导师。“当时我一听周校长介绍‘玉兰工程’,马上就决定一起做这件事情。”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叶佩玉爽朗地说。在玉兰工程启动仪式上她代表导师们表态: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学员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平台,为祖国西部边疆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周凤林看来,上海市教委和上海援疆前指对教育援疆工作的支持不只是业务上和资金上的,而是全方位的。有些事情自己还没有提,上海已经为援疆教师想到了。考虑到上海和喀什相隔遥远、转机不易,上海市教委为援疆教师的每次往返都联系了包机;在这批援疆教师到达喀什之前,上海援疆前指多次到喀什六中调研援疆教师食堂宿舍建设情况,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援疆教师最好的生活条件……

如今,上海师范大学也成了大后方的骨干一员。

去年4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在喀什六中挂牌,随后,上海师范大学不断加强对喀什六中的支持力度,在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规划援疆教育集团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喀什六中乃至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提供全面支持。

11月27日,“文化润疆大讲堂”首场讲座开讲。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旭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上海援疆教育集团所属四县一校师生作了题为《行走在唐诗的街道上》的讲座,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开展教育援疆的最新动作。此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上海市援疆教育集团签署《上海师范大学中华优秀经典教育援疆项目协议书》,由中文学科的上海市 “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战略团队负责具体实施。通过编选“中华经典读本系列”、开设“文化润疆大讲堂”及培训上海援疆集团所属学校语文教师等系列项目,使师生在在厚实人文底蕴、陶冶精神情操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

与此同时,在上海多家俱乐部和体育项目协会的支持下,多样化办学的理念正在喀什六中形成。足球是喀什六中的传统强项,“上海上港喀什地区青少年训练基地”正加紧协调建设。未来,上港足球俱乐部将在在青少年足球球员培养、选拔及青训教练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在网球层面,上海市网协也在喀什六中试点校园网球项目,填补喀什地区校园网球项目空白。

喀什地委、行署和上海援疆前指支持喀什六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启动了喀什六中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各级领导对喀什六中新校区建设非常重视。”周凤林介绍说,喀什地区主要领导对喀什六中规划建设提出要求,上海前指总指挥侯继军多次到新校址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规划设计方案讨论会。沪喀同心协力,要把新校区打造成“全疆领先,南疆示范、中华元素、海派风格”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玉兰工程”导师周凤林上第一节课。

在周凤林校长的办公室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七律《援疆抒怀》:

西出万里筑杏坛,

老骥天山始新篇。

仰高定远抚西域,

敬效左公柳蔽天。

丹心报国育桃李,

白首执教责弥坚。

礼赞胡杨魂傲骨,

遥赏大漠卷黄烟。

在喀什六中,周凤林校长“厚道做人,踏实做事”的座右铭大家耳熟能详,他夙夜在公,务实敏行的敬业精神更是有目共睹。但他说起这一年的援疆工作,口气里是满满的遗憾:“本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今年疫情给很多项目的开展造成了困难。”但是他对下一步的工作还是充满了信心:“有上海和喀什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全力创新项目开展方式,保证各项工作更进一步,不辜负上海人民的重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