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化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家庭肯定是不可避免地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这里我首先要跟大家说清楚的是,国际化人才不等于在国外读书,取得洋学位。

在国际化教育大环境中,家庭教育要少一些功利和生硬,多一些理解和关爱;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提高和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

未来精英竞争力是国际化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发展得更好,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海外人才的竞争。而新时代的学生面临21世纪新挑战,在校的学习仅仅是自我成长的很小一部分。在21世纪学习、就业和生活,要求学生获取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更高的国际化视野能力。

在这个全球竞争的高科技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看重的,是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精英。以美国硅谷为例,在那里就聚集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高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硅谷拼得一席之地。

国际化人才具有哪些特征

首先是语言过关

很多前沿的学术文章都是英文写成,要走在前端,语言是基础。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国际教育。我的孩子在美留学期间,曾多次跟我提到一个现象——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基本上不与外国人打交道,不与外国人交流。我就问孩子,他们不跟外国人交流,怎么完成学业呢?我的孩子告诉我,一些中国留学生通过家长把国内的教材寄到国外,然后通过中文书自学应付考试。如果语言上没有过关,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发展都是会受影响的。

其次要有团队精神,最好是有领导力

我的孩子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学校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团体、社团。这些社团特别有意思,超过我的想象。不仅有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和专业团体,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比如猎奇的、搞怪的、幽默的,一些很奇特的团体。这么多的社团活动,实际上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挖掘孩子的潜力。在社团中,孩子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学生只重学习,而不参加一些团体活动,他是要落伍的。当然,团队精神及领导力不是到了大学才开始要培养的,而是在孩子成长的最早期,家长就要开始注意培养的。

最后就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熟

我们中国孩子从小都特别重视学习,重视成绩,在体育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可能要薄弱一些。我发现我儿子在出国之后,对运动、旅游都非常热衷,与在国内的时候明显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无疑是他在美国受到的影响。在美国虽然学习非常紧张,但大家会特别重视旅游和运动。只会读书的孩子,在美国是会被同学当成“书呆子”的,他们更喜欢和会玩、有幽默感、有某一特长,如篮球打得很好的同学交朋友。

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父母作为孩子走向世界重要的引路人,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父母为他们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呢?

一、拼娃不如拼自己,父母要走在孩子的前面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父母展现给孩子的世界就是孩子拥有的第一世界。作为父母首先自己先要拥有国际意识,而不是闭关自守、闭门造车。

如果我们仅仅让孩子为了高考而强化训练背诵、计算能力和应试能力,即使赢得了大学的入场券,在未来的世界里依然难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些能力都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父母需要主动接触和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念,才能引导孩子跟上世界的脚步。

二、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多元化世界的兴趣

从小让孩子看世界地图,告诉他各个国家的特色,让他知道原来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的民族和生活方式,这么多新奇的事物,激起他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不妨多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查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说明孩子不仅要有理解力,更要有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学会好奇、学会判断。

四、通过传统节日让孩子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习俗

不仅给他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可以引导他对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感兴趣。不仅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还要了解世界的文化历史。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兴趣,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元旦、春节、立春、情人节、女儿节、复活节、儿童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孩子们通过庆祝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和体验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小时候这些愉快的经历,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匪浅。

他们长大后,这些过节的体验全部化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从而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走出国门、走向更大更广的天地。一个人拥有了全球化视野,就站在了世界的更高处,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格局。

五、培养服务社区能力、国际合作意识

建议家长可以每月带领孩子清理一次楼道,让孩子帮老人清洁卫生,多参加社区建设性活动,或者帮小区居民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看似微小的行动,其实都在训练孩子的责任心与执行力。

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交流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孩子长大后必然会有非常多的国际合作和海外工作机会,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是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的。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推荐孩子多看看国外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从而有意识培养孩子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六、鼓励孩子就是走出来,去拥抱更大的世界。

走出来,结交不同的朋友,见识多元化的世界,孩子才会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人生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他见识到不同的人和做事方式,见识到不同的思想和生活,通过直接模仿吸收为自己的智慧,做到了自己从未想到的事,成为了自己曾经不敢想的那个人。

最后,家长可以从这“四个关键词”引导孩子

不卑不亢:我们在国际化环境中既不贬低自己,也不盲目自大。

积极自强:我们要凸显自己的优点,积极地表达,要上进而自强。

公平竞争: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孩子可能与国外孩子有一些差距。我儿子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他很乐意帮助同学,同学找工作时他很积极地帮他们想办法。当时有同学,主要是中国同学会提醒他,告诉他这样会不会把机会就让给别人了?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我儿子当时回答他们说,如果大家都好了,自己会更加地努力以在竞争中保有优势,这样自己也会变得更强大。我们要引导孩子不怕竞争,更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帮助竞争对手,这样会激发自己更加上进,使自己变得更好。

赢得尊重:很多中国孩子在国外,开始时会比较艰难,然后逐渐地融入,最后能够扎下根来,这个过程对所有的留学生来说都是难度挺大的。但是我发现我儿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轻松、自信,他在留学期间会积极主动地赢得别人的尊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