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别让娃住校”,白岩松自述三大理由,宝妈却吐槽现实可悲

“文/萌主妈咪育儿经(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白岩松是著名央视主持人,他与妻子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保送至伦敦国王学院,而白岩松的育儿观也因此火热。

在参加访谈节目的时候,白岩松也曾提及过对儿子的教育,直言夫妻俩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去住校,自述原因有三:

寄宿影响孩子心理发育,孩子的心理还未成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早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尤其是对男孩子存在一定危险。

寄宿耽误孩子身体健康,即便没有校园霸凌,孩子在学校的饮食也远不如家里,正值身体发育阶段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住校落下了胃病,造成了身材矮小。

寄宿伤害亲子之间感情,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照顾,越小的孩子情感上越离不开父母,过早地离开孩子,孩子容易丧失安全感和信任,跟父母的感情也不再火热。

“再苦也别让娃住校”,面对白岩松的自述,宝妈却吐槽现实可悲

再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不同的父母总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就像“慈父”和“严父”一样,永远达不成统一的标准口径,在“住校”还是“走读”这件事上,父母的观点仍旧不一致。

白岩松提出“再苦也别让娃住校”的言论后,遭到了不少宝妈的认可,当然也有一些宝妈吐槽现实可悲,孩子不住校不行。

@宝妈:如果不住宿,就必须分出一个家长专门接送孩子,如果刚好是两个孩子,在不同的地方上学,那父母就不用赚钱了?

@宝妈有条件谁希望孩子住校?有的孩子学校离家远,来回跑不现实,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不住校谁来照顾孩子?

@宝妈现在很多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寄宿制,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习惯了,不用多余的担心

宝妈们的吐槽大多是现实生活,学校推出了寄宿制,父母工作又忙碌,绝大多数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送进学校寄宿。其实,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最佳选项,离开父母的孩子与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总是会有细微的差别,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住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不要住校,对孩子成长没好处

1)住校以后,性格扭转极大

如果父母真的没有时间和能力,让孩子走读,可以先试一试住校生活。试验周期可以定为一个月,前两周离开父母的孩子肯定会哭着要回家,这是正常的心理情绪,后两周才是判定孩子是否适合住校的时候。

如果1个月后,孩子由开朗变得自卑、内向、不爱说话,那么孩子不适合住校,或者遭受了住校生活的打压,继续下去只能越来越严重,建议父母采取措施让孩子走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依赖父母,没有独立能力

当代父母过于溺爱娇惯孩子,有些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洗衣服、叠被子,学校又学校的纪律。如果孩子做不到独立,很容易被其他学生生嘲笑、欺凌,这样的孩子也不适合住校。

建议父母在孩子上学前,就教会孩子独立生活,一是减轻父母的压力,二是教会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别被其他孩子排挤嘲笑。

3)身体有疾病,跟别人差距明显

社会对弱势群体总是存在一些偏见,如果孩子身体有疾病,明显的跟其他普通孩子不同,建议不要让孩子住校,住在一起容易受到欺负和冷眼。

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家教,未成年的孩子们住在一起,不懂得互相保护,没有家里更安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白岩松 宝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