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丽江这所300年老校有个神奇的兴趣班……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啊?”

这个季节来到位于丽江白沙古镇的白沙完小,吸引人们的一定是玉龙雪山脚下这块最美足球场。

除此之外,午间时光,我们又被一阵延绵悠长的古乐声所吸引。原来,白沙完小还藏着一个神奇的“兴趣班”,而且还是全国唯一的一个。

全国唯一,小学校园开设白沙细乐课

我们寻声来到了学校音乐教室。教室虽显简朴,但透过大大的玻璃窗,却能看到玉龙雪山的风光。一位白发老人坐在一堆学生娃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喊着让老人帮调下手中的乐器。

老人名叫张金平,今年75岁。是这些学生娃的白沙细乐老师。

我们不忍叨扰,站在一旁,静静地听完了这堂最为独特的音乐课。

小学生们难免调皮捣蛋,但当老师一声令下,准备开始演奏时,他们一个个又认真乖巧了起来。

老师拉二胡领奏,学生们弹琵琶、古筝、苏古笃等传统乐器来和弦。整个画面,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千年以前。

据介绍,在学校开设白沙细乐课程,目前白沙完小当属全国唯一。像张金平这样的老教师,都是学校特意从民间回聘到的传统音乐人。

回聘民间音乐人,免费为学生娃开“兴趣班”

“我们老师是每天中午一点半上到两点半,一天一节课,一周是三到五节课,总共分三个班在学习白沙细乐。都是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授课。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喜欢才报的这个课程,都是免费的。”张金平老师说,自己每天都从城里骑电单车到这来上课,看到这些小小年纪的娃娃对传统音乐感兴趣,感觉很难得,很欣慰了。

“最小的8岁就来学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要从娃娃抓起。现在时代好了,农村娃娃也有机会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白沙细乐可以说是白沙人民和纳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纳西古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白沙完小将白沙细乐的传承摆在重要地位,其实早在1999年,白沙完小就开办了一个白沙细乐传承班,但中间几经曲折,才有了如今的固定模式的白沙细乐班,组成了“白沙完小细乐团”。

“目前团里已有48名团员,由本校的和润芝、舒承禹老师组织教学,并聘请和作忠、木玉军、张金平等当地知名的民间艺人参与到教学中,这对白沙完小的民族文化教育特别是白沙细乐的传承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据白沙完小校长和春雷介绍,学校打破了以往单班办学模式,注重新老传承教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滚动入学。2014年8月、2015年8月,白沙完小细乐团还曾到上海演出,受到国内各大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此外,白沙完小还设有双语教学课、东巴文课、传统文化课、民间美术课、东巴舞课等民族特色教学课程。

传承需要坚持,更需要热爱

众所周知,白沙细乐是人类音乐史上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丽江的一张活名片。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传统音乐逐渐被人遗忘,依然坚持演奏古乐的也人越来越少。

如今在丽江社会各界,我们大多只在景区固定的表演区,或是一些民间艺人的屋前看到白沙细乐的身影。而仍在坚持演奏古乐的人,基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更别提学生娃了。

宣科曾说:我不怕古乐队后继无人,只要它遍地开花

提到白沙细乐、纳西古乐,我们都会想到宣科先生。在读本君从前的一次采访中,宣科老师曾说过,他不怕他的古乐队后继无人,只要古乐在民间遍地开花,小朋友都来学,他就是成功的。

世人最担心的是宣科之后,纳西古乐后继无人。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并来报名参加古乐兴趣班,演奏起古乐来都有模有样……我们相信,当宣科老爷子看到这个场景,应该会说:“你看嘛,我就说了,纳西古乐遍地开花,小朋友都热爱,我没有什么遗憾的……”

的确,任何教育,任何的传统民族文化,都要从娃娃抓起。有了孩子们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就一定能够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惟愿白沙完小这个最特殊的“兴趣班”,能走得长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