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全力以赴

机缘巧合,上周末临时突击组织了一场纪录片《棒!少年》的包场观影会,当时我们几个妈妈在群里聊起这部电影,说很想看,但是好多影院都没有排片。

我前几年曾经组织过一场纪录片的众筹包场,就试着联系了一下了该片联合出品方之一的大象纪录,找了家附近的影院开始召集朋友们包场。

包场要求最低人数40人,其实一开始有点儿担心人不够。因为我个人一直很喜欢看纪录片,但是几年前我组织那场纪录片众筹,片子同样特别棒,也获得了不少大奖,却是吆喝了好几天才成功的。

后来证明我想多了,我和天天妈妈两边的朋友,很快报名就满了一个影厅,有几家时间不合适的,后来一个妈妈又组织包了一场。

不知道是因为题材好还是大家对纪录片的认知有所提升,或者是央视推荐引来的流量效应,总之这次还想超出我预料的。

说回电影本身。

本来影院安排了15分钟的映后交流时间,但是孩子们的周末实在太忙了,好多孩子都要去赶后面的课,有的连结尾都没看就提前离场了。

后来大家只能线上交流,原来有家长跟我的感觉差不多。

一开始对这个片子有点认识偏差,本来以为这是一部传统的体育励志电影,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以小见大反映很多社会现实问题的教育电影。

片中很多“一句话历史”,导演没有刻意突出和渲染社会矛盾,很多能压死普通人的稻草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比如拆迁、没有北京学籍、1000万建好的棒球场地用了两年就废掉用来建房子、家暴、双胞胎一生下来要送走一个、要开妈妈的死亡证明才能证明自己是孤儿……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孩子很难理解其中有多少无奈和感伤。

给大人的启示多于孩子。面对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的少年,其中有些还是事实孤儿,出生就被抛弃,被祖辈或亲戚带大,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用小主人公马虎的话说,“我就像一条流浪狗。”“我来自十字路口,走丢了,就被爱心棒球基地的人捡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野草般野蛮生长的孩子们来说,基地每天都有肉吃,师爷疼他们从不打他们,师娘给生冻疮的小手涂药膏,教练虽然严厉但教他们本事,这些都是以往想象不到的人生。何况还能去大城市甚至出国打比赛,经过体育运动的磨练,见过更大的世界之后,孩子们的成长由此可见。

马虎“衣锦还乡”后被乡亲和同学刮目相看,从此马虎不再马虎,从一个调皮捣蛋动不动逞强斗狠的小混混变成了赛场上勇往直前的击球手,还会带领队员练球,安慰失败后的小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双这个一出生就被送走,因为长得太小又被退回来,之后差点被埋掉的孩子,从小自卑感如影随形,特别内向特别稳,不敢冲不敢闯,在场上做了优秀的投手。这个看上去软弱的孩子在得知养他长大的二伯得癌症后,却回家担当起照顾二伯的责任,还为了要回自己的孤儿救助金跟政府讨说法。小双不再软弱,他变得有力量敢争取。

纪录片中,小双回到老家照顾二伯拒绝回棒球基地。但是后来问题得到解决,他还是回到了基地重回强棒的怀抱。

关于孩子们的最新情况,大家可以扫下方图片二维码看一下央视对马虎和小双的采访。这两个孩子越来越帅了。眉宇之间透着自信和力量。

做公益的方式,除了直接捐钱捐物,有些更好的方式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教育,“师爷”简直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从不打马虎,马虎却最听他的。他看到了马虎和小双的差别,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尊重他们的个性,帮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了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化课成绩,那些自律性强,坐得住的做题家型孩子,才有机会在竞争中胜出。但是那些像马虎一样,坐不住的冒险家型孩子却被淘汰了,其实他们本可以在另一个领域大放异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想起我以前看到的一部电影《麦克法兰》(又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这是2015年迪士尼出品的体育励志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1987年一个真实的故事,体育老师怀特先生因几度冲撞领导、暴力滋事后不得已多次辞职以致穷困潦倒,最后只能在加州边远的贫困小镇中落脚。这个小镇就像到了墨西哥。

这里原生态、贫穷、治安不好、好多学生不上学,因为要帮家里采摘农作物。

他们的人生就是出生、吃饭、长大、帮家里采摘蔬菜,然后娶妻生子继续下一代的轮回。像其中一个孩子说的:如果可以选,谁都不愿意留着麦克法兰。

体育老师来到这里也很绝望,但他无意中发现身边这些从小干农活长大的孩子的特征:强壮、耐高温、可以速度很快地长时间飞奔在尘土飞扬的土地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开车跟着跑得最快的那个孩子做了一下速度测试,评估了一下认为这些孩子的速度足以进入专业队。决定说服他们组建一个“越野跑”的队伍。组建队伍的过程就很艰难,因为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不觉得把力气和时间浪费在跑步上有什么用。还不如省着力气和时间去帮家里采摘赚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因为家庭贫穷的学生来说,每抽出一个小时训练,那就少一个小时帮家里干活,少挣一个小时的钱,有个很棒的队员因为这个原因在加入之后无奈只能退出越野训练队。

教练知道后,去亲身体验了一天他学生的日常。吃着粗糙的食物,在太阳底下忍者爆晒拿镰刀收割青菜,最后累倒在地上动不了。

从小就做这项辛苦工作的孩子们在旁边看着教练笑得开心。

看到这一幕,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有时候跟大城市朋友聊起来,他们都有个田园梦而我没有。

我跟他们说:你以为我们农村孩子拼了命要考到大城市来是脑子进水了?如果农村那么好,我们干嘛不留在家里。

怀特老师跟家长说:孩子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而且可以赚更多的钱帮助家里。

具体情节我不剧透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非常温暖的一部电影。我说一下结果,在美国,越野跑也是一项贵族运动。虽然老师和孩子都是半路出家,但是一旦有了目标,这些穷苦出身的孩子总会让人刮目相看。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拼尽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怀特老师跟孩子们说: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当你们面对山峰感到十分难熬时,你的对手们一样觉得难以承受。每一个竞技者都需要面对这种煎熬,此时,你只需要问自己:就看谁更坚强!

他们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并最终从那些家境优渥的对手中赢得州冠军。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冠军意味着有更大机率可以进入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影最后放出了人物原型,还在字幕里说明了各人现状。并不是想象里那种通过越野跑就一举翻转了整个人生轨迹的结局,除了何塞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其他成员仍留在了麦克法兰,一位警探、一位地区主席、三位就在麦克法兰中学执教,Victor还进入了监狱服刑。当初的健壮少年,也都在二十几年后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大叔模样。

可是,相比中途辍学、继续采摘劳工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不就已是得到极大的改观了?况且,若非致力成为职业选手,参与运动竞技更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希望,滋生出坚持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最后成为记者的何塞写的:「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强棒基地的少年们也一样,棒球运动让他们走出大山,也找到自己。即便成不了职业选手,拥有一技之长,足以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体育也一样可以改变命运。当然,体育运动也需要知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