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吴军:压力大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另有原因

文|立言教语

虽然年年都提倡给孩子减负,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可是仍有不少孩子每天都要写作业一直到深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压力过大。

若是能让孩子尽早减负,不要把孩子压得这么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时间,想必收效会更好。

可是在清华教授吴军看来,上述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若是无法根除以下三方面问题,即使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孩子们也难有作为。

01 太强调标准答案,使得孩子思维固化

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乃至平时的随堂小考。

老师都要求孩子尽力写出标准答案,按照出题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而且文科试题一般是按点得分。

只有按照标准答案的点去回答,才能得到分数。

若是答题思维与标准答案不符,即使言之有理也得不到高分。

所谓的标准答案是固定的。

若是孩子想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获得好名次、考取高分,就必须要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按照老师教的想法考虑问题,然后作答。

诚然,这样做的确有利于考试规范化,标准答案的出现也能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可是这一做法很显然是弊大于利

当孩子带着寻找标准答案的思路去解题时,他们就已经从潜意识中放弃了原有的思路。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若是硬要求所有孩子按一种模式思考问题,只会让孩子的思维愈发固化,甚至因此失去创新性。

之所以前几年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就是因为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力图让孩子保持个性化思维和发散型思维。

国家的自然是出于为孩子考虑。

只可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在这个“高考大国”中并不适用。

因为只有考试中考取高分,才有机会上好大学,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而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也是国外名校有时候会排斥国内学生的重要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要

曾经“该不该将考试成绩和排名公示”这一话题被顶上过热搜。

网友们大多都认为学校应该将排名公示。

否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了,这样做还会导致孩子把考试成绩和一时的成败看得过于重要,甚至会认为考试失利就等同于人生失败。

并且这一做法还容易造成“分数歧视”。

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会瞧不起成绩差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使这些孩子本身就是“高分低能”的杰出代表,也会因为满足于好成绩导致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还会因此产生较强的虚荣心。

我们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关系并不大。

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能力不强,只能说明孩子在学习方面缺乏韧性或者是对课本本身不感兴趣。

而成绩好也并不代表着能力强,只能代表孩子肯用功,对课本学习感兴趣。

并且大多数时候成绩的好与坏无法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的掌握了一门学科,或者说是能否将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在大学里,中国大学的平时分占分低,最多只能占到30%~40%,期末考试成绩能够占到70%,部分学科甚至没有平时分。

而美国大学却截然相反,在美国大学中,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只占20%,平时分达到了80%。

并且国外大学大多注重实践,理论学习是次要的,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在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才是最主要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也是国内容易出“书呆子”的原因。

很多学生只会读书,把硬性的概念塞进了脑子,却不知道怎么去运用,甚至不知道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

所以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要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如果继续“视分数为上帝”,只会让更多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以课本教育为主,没有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和时间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如果缺少实践,单纯的以课本教育为主,就算学会了再多理论又有何用?

更何况我们的孩子现在根本没有实践的时间。

朋友家的小女儿今年刚上四年级,每晚要完成的课业任务就多答8张试卷。

即使做一张试卷只需要半个小时,也需要整整4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然后还要预习功课、复习功课,几乎毫无闲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们只能被培养成学习的机器,甚至会丧失兴趣和实践的欲望。

这真的太可怕了!

我们要承认课本教育确实很重要,可是给孩子自主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同样是大事。

如若真的想让孩子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头羊,就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根除当下教育存在弊端的必要性

吴军教授的话可谓句句箴言。

若是这三大弊端能够被彻底根除,我国的教育肯定能得到质的提升与飞跃,这对未来的国家建设也大有益处。

可是想根除弊端又谈何容易呢?

毕竟我国是典型的人口大国,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毕业生都是其他国家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之多。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根据能力选拔人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好的办法就是考试,通过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这种方式划分高低优劣。

但教育弊端带来的后果同样不容忽略。

就像美国教授们说的那样,中国留学生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但缺乏自主性思维和创新性,所以难有作为。

既然认识到的问题所在,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即使客观原因难以克服,也必须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更人性化的考核方法!

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成才。

本文内容【立言教语】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请勿抄袭或搬运,为你讲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帮助的教育话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