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真正拉开差距的原因在这里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方式,为什么有些孩子是第一名,有些孩子的成绩却让人挠心挠肺,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家长长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老师,希望老师面面俱到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的氛围才是取决孩子学习的根本。

很多事情老师一个人教不了,需要家长们来配合!建议家长看看以下内容,你就明白了!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

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4、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

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

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5、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读书做人。

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6、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

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7、孩子的学习越困难,他就越应当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8、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

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9、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10、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

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的。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其实,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习惯的力量都不容小觑。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想要成绩好, 高智商很重要,但学习习惯更加重要。

学霸和学渣之间,差的不是多出的几十分成绩,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资深班主任透露,班上的学霸们,都有下面3个习惯。

1、认真听课的习惯

孩子平时学习挺认真,回家后做作业也很积极,看着孩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老母亲一脸欣慰。但是成绩出来后,明显觉得成绩配不上孩子的努力,老母亲也是满脸问号。

其实,孩子平时学习再踏实,如果上课不认真,不会听课,只会事倍功半。

那些真正厉害的学生,都善于利用课堂时间。

一节课45分钟,有些孩子在发呆,有些孩子在睡觉,有些孩子满脸疑惑看黑板,而学霸已经在预习的基础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眼睛看黑板,耳朵听讲解,心里理思路,笔下记重点。

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做好课前工作,会不会认真听课。

要提高成绩,就必须培养孩子的认真听课的习惯。

首先,要提前预习次日要讲的课程,梳理脉络,划出重难点,这样课堂上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其次,要做好课堂笔记,眼过千遍,不手过一遍,记重点难点,方便课后复习。

再者,要学会思考,敢于主动提问题,敢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课,用正确的方法听课,比自己课后琢磨更有用。

2、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有次接受记者采访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时,他这样回答: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也说过:“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阅读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基础之于大厦,灵魂之于生命。

阅读是丰富知识积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的最佳途径。

去年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以613分的高分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武亦姝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以2000首诗词储备量横扫百人团,三战三捷,最终一举夺冠!

成绩斐然,是她饱读诗书的结果,她身上特有的古典书卷气和信手拈来的诗句,离不开从小培养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须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据中小学必读书目购买合适孩子的书籍,在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3、规划时间的习惯

每个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崩溃瞬间:

孩子写作业总要人催,半个小时能完成的,非要拖延一个小时。

晚上睡得晚,早上要么起不来,要么需要自己又催又吼,一来二去,一天的好心情全被孩子起床毁掉了。

上面这两种情况,反映了两个词:拖延和磨蹭,这与学霸的自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24小时,不规划时间,它就会悄悄溜走,而学霸,大都有规划时间的习惯。

此前,网上曝光了一位高中生学霸的寒假作息时间表(见下图):

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足以看得出这位学生对时间的重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真正厉害的人,都知道规划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那些拖拉磨蹭的孩子,就是缺乏时间观念,懒于规划时间。

想要孩子成绩好,一定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制定计划,规划时间,跟着计划学。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由天津新文达教育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孩子 教育 语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