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影像|年度最燃国产纪录片!棒球少年从山区孤儿到美国打比赛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随着纪录片《棒!少年》的上映,一群棒球少年进入公众的视野,位于北京郊区的棒球爱心基地和一个叫孙岭峰的男人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

最初,这部纪录片的排片很低,很多人想看却没有机会,在各方的呼吁下,排片才渐渐多了起来。人们被一群和命运对抗的孩子打动了,他们的欢笑、泪水、伤痛和成长,似乎给疫情之年的人们带来了力量和希望。

“我如果不学棒球,我就是一个流氓”

故事或许要从一个叫做孙岭峰的男人说起。“我如果不学棒球,我就是一个流氓”,他在很多场合都直言不讳地说。1980年代,时任国家少年棒球队主教练的张锦新选中了在北京丰台区某小学就读的孙岭峰。当时,孙岭峰的淘气让周围的大人头疼极了,于是送他去练习摔跤。结果,张锦新看重了孙岭峰惊人的臂力,选择了这个投球能投三四十米的少年进入棒球队。

孙岭峰果然没有让张锦新失望,18岁时,他入选中国国家棒球队。他担任过队长,6次荣获亚洲棒球锦标赛“盗垒王”,曾被评为中国棒球联赛最有价值球员,还被选中成为前国家棒球队主教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0年,孙岭峰退役,之后到江苏队当了一年教练,创办了公司,还决定建立一支面向市场的球队,将中断数年的中国棒球联赛运营起来。棒球在中国是小众运动,属于城市的中产阶级。据悉,在中国仅有50块左右的普通棒球场,而在棒球运动最发达的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棒球场是市民运动的寻常地方。放眼世界,棒球已经是世界第三大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他们都处在家人无力抚养的状态。如何帮助他们,孙岭峰想到了自己熟悉的棒球。他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已有的方式,希望通过训练,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成为顶级的棒球人才,而另外一些也可以因为棒球获得工作。因此,孙岭峰不太看重孩子是否具有运动天赋,他更相信技术和团队,何况选来的孩子基本上都营养不良,他们来基地后才获得了二次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6年,北京郊区棒球爱心基地(强棒天使队)正式成立,孙岭峰陆续和合伙人将宁夏西海固、四川大凉山等贫困地区的孩子选拔到北京进行棒球训练。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未来设定,打得好的孩子可以成为棒球明星,进入国家队甚至出国打比赛,打得不好的孩子也可以在基地做教练。4年来,棒球爱心基地从最初10来个孩子到现在60多个孩子。尽管因为各种原因几经搬迁,却依然坚持了下来。

在基地,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值得诉说的往事,父亲挖矿受伤的李海鑫;父母沾染毒品的赵剑;单身母亲无力抚养的大宝……他们几乎是一群“孤儿”,若不是父母缺位,自顾不暇,绝大多数家庭都不会舍得自己的孩子离家千里。练习棒球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也是一条无法预测未来的道路。可是,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基地至少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庇护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因为棒球获得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

2017年,资深纪录片导演许慧晶来到棒球基地,当他知道每个孩子的经历时感到很意外,他说:“当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悲伤的童年以及在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困境时,我们没办法把他们和眼前这群非常朝气的孩子划等号。如果说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也许你会认为他们是一群在学习棒球文化,准备出国留学的富家子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被坐在角落里一个叫小双的孩子吸引了。当别的孩子都打闹的时候,小双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他来自河北农村,是父亲的遗腹子,母亲生下一对双胞胎就选择了离开,他家里人只能选择送走一个孩子。小双因为特别瘦小,收养的人怕养不活,家人就送走了哥哥……小双比较敏感孤僻,远远没有同龄人的欢脱。也许正是这种忧郁打动了许慧晶,初为人父的他决定将这群孩子的故事拍下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初,他想展现一组群像,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始终没有特别强烈的事件出现,直到一个叫马虎的孩子被带进了基地。马虎的身世和小双有相似之处,他来自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西海固。因为父亲的暴力,母亲离开了家。父亲是个卖烤肉的,常年不在家,马虎经常吃不饱。他成为村子里最顽劣的孩子,奶奶和继母都拿他没办法。孙岭峰看中了马虎的身体素质,把他带到了北京。马虎成了基地最不服管教的孩子,给大人们添了不少麻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吃粉笔、吃胶水、打架,在老家绰号“游侠”的马虎,来到基地一心想到老大,却实在太过顽劣导致融入不了团队。甚至没有小伙伴愿意跟他一个宿舍,他只好跑去找教练,说自己不敢一个人睡,怕黑。教练又气又好笑,最后还是协调了小队员去他宿舍。在影片的前半段中,他经常和队友发生冲突,教练最后对他说:马虎,要不你回家吧。教练带着马虎回西海固做家访,透过摄影机,我们开始理解顽劣之外的那个善良单纯的马虎。马虎三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马虎的父亲坦言,自己没有能力教好马虎,是他害了孩子。教练见此于心不忍,最后还是带着马虎回了北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天回访结束,夜幕降临,马虎走在路上,忽然大声唱起了《妈妈我想你》。“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那一刻,令人动容。好像让人一下子明白了,他之所以如此顽劣,如此“出人意料”,或许只是渴望爱与关注。到故事的最后,马虎逐渐融入了集体,跟随大部队去美国打比赛。小双输球后崩溃自责,泪流不止,马虎在一旁耐心抚慰,用自己的衣袖替小双擦去眼泪。那一刻,大家看到了马虎的成长,看到了他的爱与担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比赛输球之后,小双一直怏怏不乐,他唯一的亲人伯父也传来了患病的消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回基地。孙岭峰去到小双的家里,想劝说小双回到基地,但小双一直不情愿。在后来的采访中,导演许慧晶也谈到,他一开始也不理解小双的选择。直到自己在疫情期间,和孩子相处久了,他才发现,原来孩子是多渴望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对于小双,伯父是等同于父母的存在,如今伯父患病,小双觉得自己有责任陪伴伯父。在影片中,小双走到了家背后山上的那棵树下,看着山下伯父的身影,大声呼喊着他。那一刻我们都似乎明白了,小双不是逃避面对失败,而是想承担起不属于他这个年龄应该承担的责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实际上,小双和马虎忧郁和顽皮的原因很相似,都是常年的生活积累的。小双缺乏安全感,马虎则渴望被关注。几年时间,许慧晶的摄影机记录下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成长变化。

如果带出来又送回去,伤害是巨大的

电影之外,让人欣慰的是,小双最终回到了基地。他和马虎还有机会一起成长,一起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孙岭峰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质疑。运营偌大一个基地需要人力物力和不菲的成本,仅仅是冬天的取暖费都足够自己头疼一阵子。另外,这些孩子来到基地,却因为没有北京的学籍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孙岭峰只能送他们去打工子弟学校,每个人都需要借读费。后来,基地搬到了通州,周围没有合适的学校,只能依靠志愿者,一些孩子失学太久了,10来岁还在学习拼音,另外一些根本不会讲普通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孙岭峰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这些年自己之所以咬牙扛下来,是因为他亲眼见过孩子们的原生环境。“他(指基地的孩子们)已经见到这个世界了,这是另一个世界。如果带出来又送回去,伤害是巨大的。你还不如不带他出来,他没见过就不会有任何诉求。我不愿意背负这种罪恶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双离开后,孙岭峰去看过他几次,孩子不愿意回去,大人也没办法勉强。但是时间久了,小双的伯父还是需要出去打工,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小双回归了。前不久,两个孩子参加央视的一个活动,说着说着马虎哭了。孙岭峰在朋友圈里写道:在电影里,小双狂哭,马虎给他擦眼泪。如今这一幕重现,是小双给马虎擦眼泪……

我相信,观众若是知道这一幕一定会感到长舒了一口气。电影有自己的结局,但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听教练说,现在到访基地的人问起小双是否还会回家,他都摇摇头,腼腆地说“不回了”。

*图片由《棒!少年》剧组提供

撰文 |叶倩雯 编辑|史提芬车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出品人|杨瑞春 主编|王波 责编|程婕 运营|张箫 胡雨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