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捧杀”中失去的

文 |徐莲香

儿子从小到大, 学习都很努力, 也很自觉, 一直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直到高中, 都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儿子高中就读于本地最有名的三中,还被送入 “奥赛” 班,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组前两名。他成了老师口中的 “活” 教材,学生眼中学习的榜样。人人见儿子都会称赞几句, 我们也引以为荣。

高考前四个月, 儿子被学校推荐参加清华大学等五校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他不负众望, 成为本地区唯一考取清华大学等五校联盟自主招生的学生, 高考时获加20分的资格。他也一直不骄不躁地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学风。

校长看到儿子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请他去谈话, 鼓励儿子好好努力, 争取考上清华大学。谈完话后, 儿子的情绪有些波动, 感觉压力太大。我每天给他做思想工作, 开导他, 他自己也在努力调整, 但总是时好时坏。儿子生性内敛, 心思细腻, 有时会想得多, 这种情绪一直影响着他。

高考摸底考试开始, 第一次模拟考试, 儿子考了708分, 位居年级组第一。我们也很替他高兴, 希望他能继续保持, 但儿子说:“当第一名不好, 压力太大。时时感觉被人追着, 想保持住实在不容易。” 果不其然, 事与愿违, 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失眠。他的语文老师给他买了牛奶和安神补脑口服液, 以此鼓励他, 同学也写了许多鼓励的话送给他, 儿子深受感动, 也倍感压力, 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落到年级组第八名。两年多来稳定的成绩第一次出现波动, 这下惊动了几位副校长和主任, 他们轮流给儿子打气:“要相信自己,因为你的成绩一直很好, 也很稳定, 偶尔的一次失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要放在心上, 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考上清华或者北大。” 儿子也做了深刻的反省, 学习更加刻苦, 更加努力, 觉得不这样做就对不起关心和爱护他的人。所以, 每次考试都更加细心, 对题目的思考更加谨小慎微。做选择题时, 不敢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 总是犹豫较长时间;做后面的大题时, 因时间匆忙, 又考虑不周, 有时还有做不完的情况, 成绩又下降。找准了问题, 做了一些工作, 儿子的情绪也基本稳定了。

高考时, 第一门数学考完, 他就一直担心自己答题卡没有涂, 我怎么安慰都不能令他相信, 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 直接影响了后面的考试。每考完一门就和同学对答案, 越对越失望。结果可想而知, 高考最终成绩624分, 这个成绩也是他高中史上最差的一次成绩。

每每想到儿子高考的遗憾, 我也深深自责, 非常后悔。反思儿子高考的失利, 我们家长犯了三个错误:一是 “压杀”。面对他的成绩, 学校的领导, 周围的亲人, 说是关心, 实际给他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表面看是在捧他, 实际上这是种 “压杀”。我也知道, 他特别想考好, 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然而, 他把周围人的安慰当成了动力, 也当成了压力, 自己越想把事情做好, 就越不相信自己, 最终把自己给压趴下。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The Yerkes–Dodson law) 来解释, 就是动机太高, 造成效率下降。二是由 “压杀”到 “棒杀”。孩子在长期的表扬中失却受挫能力, 没有学会调节, 更失去了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变得没有一点 “免疫力”。考试失误之后, 家长和学校的领导立刻慌了手脚, 为孩子到处找原因, 加大了他的心理负担,使他产生自卑心理, 把偶然的失败看成了必然。三是我们家长没有做好他的心理疏导。面对众多的劝导和自己成绩的掉落, 他产生自卑心理, 我们对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估计不足, 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开解方法,让他从自卑中走出来, 造成他高考中致命的一击。

或许朋友说得对:我没有替儿子好好规划, 不应该过早地让他的好成绩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中, 让他成为 “众矢之的”, 成为别人的希望, 他人学习的榜样,我们的骄傲。如果高三再让他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往前冲, 或许真会避免这样的结果。

或许他的班主任老师说得对, 如果我们谁都不那么关注他, 用平常心对待, 他会考出我们希望的理想成绩。朋友和高中班主任的话如出一辙。不管是 “压杀” “捧杀”, 还是 “棒杀”, 最终是我们的心态决定的。学校抱着多考上几个清华、 北大就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的心理, 家长抱着考上清华、北大就可以脸上有光的心理, 孩子抱着我一定要成功的心理, 说穿了就是功利心重。

如果没有这种心理, 不给孩子增加精神负担, 造成过大压力, 以平常心对待, 成功的几率可能会更大。我们都应该放平心态, 凡是孩子都会成才,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育经世英才,著道德文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