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夜话|“乐公”往事

“乐公”往事

作者 / 苏欣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28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回同安的一所乡村小学教书,那时,学校老师只有十来个,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日子单纯而快乐。

工作之余,老师们偶尔会自发组织“乐公”,“乐公”是闽南语聚餐的意思。记得参加工作没多久,只见办公室的通知栏上,写着几行龙飞凤舞的粉笔大字:某时,某地,全体教师“乐公”。旁边的老教师看我有点蒙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亏你还是闽南人,‘乐公’就是聚餐嘛!”我听完,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聚餐的通知形式竟然如此有仪式感而又如此逗趣,也就在那一瞬间,我喜欢上了这个和谐有趣的集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时每学期末学区都设有教学奖,教学成绩排名前列的教师能获得相应的奖金,不成文的规定是,获奖的老师拿出奖金的五分之一用来“乐公”,聚餐不够的部分则以“拔虎须”的方式来解决。“拔虎须”是一种类似抓阄的娱乐方式,先在纸上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由上而下画上相应的线条,线条可垂直,亦可杂乱交叉,上端写上不同的金额及不同的分工或可享受的待遇,如“坐享其成”“采购”等,然后线条的上半部分用白纸覆盖上,参加的人选好线条在下端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当翻开纸张时,大家争先恐后地顺着下端写有自己名字的线条往上找相对应的内容,揭晓的瞬间总能带来大家的大呼小叫,快乐就这么简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拔虎须”完成后,大家“各司其职”,为“乐公”而各自出钱、出力或坐享其成了。当时,我最怕“拔”到跑腿采购的那根“虎须”,想想要顶着烈日外出采购,绝不是什么美差。那时,老教师陈文典快退休了,他似乎看透了我怕热怕晒黑的心理,经常自告奋勇为我们几个年轻女教师跑腿,几乎是我们父辈年龄的他,对我们几个小年轻很是关爱,还很大方地说:“为大小姐们服务,我很乐意。”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他仍心存感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乐公”,让老师们有机会欢聚一堂,像家人一样亲密地在一起,有的择菜、有的掌勺、有的帮厨,老师们边干活边聊天,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有些教学上的困惑,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更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会。“乐公”,让老师们增进了解,看到了平时彼此鲜为人知的一面,譬如张老师不仅是教学能手,更是厨艺了得的美食高手;平时寡言少语的李老师,竟然是幽默的段子手。

“乐公”,让我对那段寂寞单调的乡村教书的日子有了快乐的回忆,至今仍让我时常怀想。

朗读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柳振满,厦门市彭厝学校副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厦门市首批闽南话水平测试员。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制作:张洵 许梦洁 摄影:曾欣悦

编辑:海鹰 曾欣悦 审核:蔡文演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标星+置顶厦门日报

一秒找到日报君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