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出现是谁的责任?不能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

“巨婴”出现,是谁的责任?

有人说,应试教育意味着提倡成绩,并不好。

有人说,素质教育比拼家长的钱包,穷人没有活路。

实际上,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应该改变的是当今家长的心态。

相比较而言,应试教育更能够彰显公平,减少了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正是如此,导致家长和学校都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一些年龄是成人,心里却未能成人的“巨婴”。

或许,正是家长心态不变,学校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导致应试教育“变味”,让教育的主管部门不得不换“赛道”。

当素质教育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贫富孩子未来的走向。无论当初的素质教育定位如何,现状就是学校老师负责文化课,素质教育致使家长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投入到培养孩子,为其报各种的兴趣班。因此,现在的孩子是吹拉弹唱都能有那么一手,可是论及专业性,更多则是富人家庭的孩子。

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毕竟家庭经济好,可以为孩子寻找更好的兴趣班、辅导班。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真实情况:在素质教育下,穷人的孩子更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似乎并不妨碍“巨婴”的诞生。可是按照素质教育的初衷,“巨婴”本不该出现。且不说,家长为孩子投入那么多的教育资本,但是孩子学得了那么多特长,心里为什么还不能成熟?

笔者以为,其实无论是什么教育模式,产生什么的教育后果,完全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作用。假若应试教育下,一方面家长不一味地着盯着孩子的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建设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守住教育的本心,弱化唯成绩论,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孩子,也不可能成为“巨婴”,应试教育的公平性反而能够彰显。

可是在现实中,家长和学校双双背离了教育的初心。以至于出了问题,很多人就将矛头指向了教育模式,最让人不解的是“换道”素质教育。本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克制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初很多人认为“换道”似乎完美能够解决掉这样的问题。

不过,如今看来,并非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就能够力挽狂澜,就能够为中国教育带来新的希望。真正需要的是如何针对问题,实行教育模式的微调整,而这比起“换道”更加的可信。笔者并非反对新的事物,而是对于解决问题一味依靠新事物的思维要不得。毕竟,新的教育模式充满了未知,就如同当初素质教育替换了应试教育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敢问如今的教育,家长可否满意,学生可否喜欢?

相信,多数答案会出奇的一致。其实教育模式也只是一种手段,而任何手段都存在着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这就好比一把刀,可能用来切菜,也可能用来伤人。而导致是哪一种结果,完全取决于使用“手段”的人。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因为出现了某些不好的结果,将责任归咎在某一个“手段”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既是对“手段”的不公,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笔者以为,当前的教育状况,不能单方面地归咎在老师的身上,家长也应该反思,努力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果,家长和学校其中有一方不作出改变,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都无法改变当前的现状。

而“巨婴”的出现,就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失策的一个缩影。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