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有很强的欺骗性吗?

关于小学成绩,有很多人认为这个阶段的成绩是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的,所谓的“欺骗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孩子在小学成绩非常好,但是到了初中以后成绩就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这种现象存在吗?

答案是存在的。

这种现象普遍吗?

这个答案恐怕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没错,在很多地方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注意我说的是“很多地方”,也就是说在一些地方,这种现象则并非是普遍的,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我会写下后面的分析中。

尽管这一现象在很多地方是比较普遍的,但是诸位记住不必惊慌,更不必焦虑,因为这种事情的“普遍性”是有其客观的一面的,即面对小升初后的初中生活,这个问题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不仅小升初之后会有遮掩的问题,初中考入高中之后也同样会出现,而且这一问题的表现还会更加严重(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单独写文章进行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存在欺骗性的?

我这里总结几个比较常见的原因:

1

小学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方式特点决定的

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即无论你如何去证明现在的小学阶段比过去的难了很多,但是对于初中阶段而言还是要容易太多了。

不可否认的两点是:

1、小学阶段学习比较依赖于“记忆”。

即很多时候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问题,而“理解”的优势并不会表现得特别突出,或者说“理解”的优势不够明显。

这种情况下不少家长和孩子会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孩子升入初中之后,“理解”作用开始增强时才会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

2、小学阶段存在大量重复性练习的问题。

怎么说呢,由于内容的局限、难度的控制,使得“刷题”的作用得到了有限的体现,即孩子们本身并未很好地吃透,但是由于练习足够地多,那么孩子的“应试”能力就会很强——很多时候看到题目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或者干脆就是原题的变形。

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是非常普遍的情况。由于小学阶段的时间相对宽裕,而且毕竟只有三门主科,且事实上只有两门更加关键的主科学习,所以只要孩子“勤奋”一点,那么就可以用时间把成绩“推”起来!所以往往那些听话的但未必是“聪明”的孩子,反而容易考出不错的成绩!

其实这个问题到了高中也会得到体现,毕竟高中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很大的档次。

2

辅导班代替了孩子“思考”

这个情况是否普遍要区别来看,我只能说存在这种情况,但是不能说是否普遍。

我讲一个我朋友跟我讲过的事情:

他家孩子在大概是二年级的时候上过一个“托管班”,就是放学之后接走孩子然后看着孩子写作业和辅导孩子的那种比较综合的托管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朋友孩子这个班的老师非常自信地说自己辅导的孩子成绩一定会考得非常好,结果真的非常好,但是有细心的家长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考试卷子里的大部分题目这个托管班的老师竟然都给提前辅导到了!

我说的这个事情有点太特殊了,肯定是没有普遍性。

但是辅导班的老师能替孩子们押题这点应该是没人有意见的吧?

而且有些辅导班的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容易导致学生侧重“记忆”而没有得到思维上的有效训练——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容易“出成绩”。

3

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小学阶段很容易被掩盖

由于“减负”的影响,课内教学内容比较分散,老师也不敢布置太多的作业,且考试难度往往比较容易。再加上考试成绩不公布,尤其是排名不公布等综合作用下,导致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和“能力”之间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为了更好的解释这点,我举个三个常见的例子:

1、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读书破万卷,一个孩子一本课外书都不读,但是后者严格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种作业,让背就背,让默就默,让抄就抄,让按套路答题就按套路答题……所以课内的语文考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后者的成绩会优于前者。

2、还有两个孩子,他们的数学成绩在课内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100分!但是其中一个孩子他在课外不但自学了后面的数学课内知识还进行了奥数学习,而后者只是不断地在练习当下课内的各种配套教辅。

3、还有两个孩子,他们在英语的学习上也都成绩非常好,几乎也都是100分!但是其中一个小学生他在课外学完了新概念英语1、2,并且还经常跟外教语言交流学习……后者只是以课本学习为主,课内练习为主。

我上面的这6个孩子表现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相信比较了解“辅导班”这个东西的父母大都应该认同我说的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以上6个孩子,在初中语文的表现上,博览群书的那位,只要他还愿意学,那么他一定会反超另一位同学一大截!在初中数学上,这两个孩子不出意外会出现至少20分以上的差距!在英语学习上,这两个孩子也必将拉开差距。

现在我就来回答一下上面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说在有些地方“小学成绩欺骗性”并不普遍呢?

因为在一些大城市里,很多小学生他们的语数英能力是非常的高的,毫不客气的说,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五四制的则是“五年级”),其中很多学生他们的语数英能力早就比其他一些城市的初中一学生都要高出一大截的!

关于这点,我相信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等很多接触过这个圈子的父母们应该会认同吧?

所以这些地方的孩子们,他们的小学成绩“优秀”其实更多的仅仅是展示了他们的“部分”优秀而已,他们的真正能力不过是受制于考试试题难度的限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卷子上只有这么多分而已!”

那么如果本地小学生阶段补习、超前学习等并不是很突出的地区,父母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真实学习能力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其实是可以通过孩子的学习效率大概判断一下的。

例如同样是背诵一篇课本的课文,一般孩子正常来说有了认真地预习和认真地听讲,回家再去背诵不会超过20分钟的,但是如果咱们的孩子背诵课文花费了1个小时,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很严重了——这说明孩子从预习到听讲再到理解记忆能力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而这样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的学习一定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毕竟那个时候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孩子去“慢慢来”了。

所以小学阶段的成绩,客观上的确是存在一定的欺骗性的——至于到底“欺骗”了多少,这个就需要父母观察一下自己孩子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现在几乎绝大多数的小学考试尤其是在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的考试上都过于“水”了,试卷的难度跟初中的难度脱节太大。语文会好一些,尤其是最近这两年的时间,各地语文考试难度提升的非常明显,所以大家会发现小学升入初中之后,数学、英语小学好的可能初中不好了,但是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大都在初中也不会差。

4

都是优秀的学生,聚到一起仍旧会有差异的

关于这点其实在多数地区小升初表现的还不是特别的普遍,但是初中考高中之后表现的就尤为突出了!

例如:

都是初中学校的年级前几名,然后都考入了重点高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这些孩子尽管当初在自己各自的学校里都名列前茅,可是当他们都聚到一起的时候彼此的差距就凸显出来了。自然有很多的学生名次一定是排到了后面的。

小升初在这点上尽管表现的不够突出,但是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在私立学校或者能够择校的优质学校里,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而且多数地区小学一个年级可能只有200多人,但是初中人数明显就至少翻了一倍,换句话说也就是至少是2-3所小学的孩子会进入同一所初中就读,那么过去在班级同样是第10名的学生,由于比较的班级一下也是增加到了过去的2-3倍,那么这个“第10名”的孩子,成绩出现“下滑”也就是必然的了——毕竟多了至少2个学校的好几个班的“前10名”……

尽管成绩有“欺骗性”,但是也有参考意义

如同我上面说的一些小学阶段孩子就学很多东西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很多孩子的成绩还是比较真实的,其能力尽管在升入初中之后会有些许差异,但是因为他们的综合能力真的是太强了,强到了他们已经能够掌握更深、更广的知识,而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多时候并不是来自于“实力”上的差距,而是来自于“运气”这种东西!

例如我朋友孩子所就读的一所初中,0.5分的差距竟然是年级第10名到第17名之间的差距,而第17名到第21名之间的差距也只有1.5分……

这点分数上的差距实际上已经不能再从知识掌握这个层面来对比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尽管我们承认在很多情况下小学成绩是存在欺骗性的,但是也不要忽视了还有一个群体,他们的成绩一直都是“顶配”的,而释放这一能力的条件仅仅是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机会而已——即题目的难易决定的,越难他们表现的就会更加突出。

所以并非所有的小学生成绩都是没有参考意义的。

况且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最终要的是要培养好学习习惯,如果仅仅是有一个比较光鲜的成绩,而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升入下一个学段出现成绩波动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何降低成绩的“欺骗性”

我上面的内容其实已经涵盖了部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里再少做整理吧。

首先,父母不要太过在乎孩子的小学考试成绩——尤其是成绩比较好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孩子真的是学得很好,更不能让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

一定要从孩子的日常学习中去观察孩子的学习效率是否足够的高,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如果有,那就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

其次,小学的课内语数英学习受制于难度的限制是不足以给孩子带来足够的思维训练和积累储备的,一定要有计划性地给孩子进行补充学习或者是拓展训练。至于强度、难度问题,这个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来决定就好,我只是提醒这事儿要做,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各位自己把握就好。

再次,小学阶段一定要训练孩子的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做计划的能力。如果孩子到了5、6年级你还发现孩子的学习需要自己去催着、赶着学,还需要你去提醒该学什么、该做什么,那么这样的孩子即便是成绩再好,到了初中的时候都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很辛苦地学但是不出成绩的尴尬——因为初中的科目、难度都增加了,低效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负面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即便是孩子再忙、再没时间,即便是父母再不懂教育、再怎么不会辅导,也都不要忽略语文的“课外书”和英语的“词汇量”!这两个的差距不是短期内更不是报个辅导班或者找个一对一家教就能够短期追上的!这是真正“逆袭”关键所在!

总结一下:

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但是这种欺骗性是可以被发现的且也是可以被调节、控制甚至是改变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我们是否找到了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从态度到习惯,再到针对性的训练、积累等等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是否了解“外面”(最起码是本地)的孩子们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只要我们准备的充分,那么纵然是出现了成绩的波动(比如去了名校这种事情,存在波动是很正常的)也没有关系,因为孩子只不过是在这个范围内出现了“欺骗性”的表现,但是放眼整个地区,孩子依旧是优秀的不是吗?

最后,特别提醒一下父母们,关于这点认识,也要在合适的时候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最好是提前就建立起来,避免孩子自己因为无法面对成绩的“下滑”而出现信心上的动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