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超早产儿“巴掌宝宝”平安出院

小欣欣平安出院

25周超早产儿,从565克半年“长胖”至4.7千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图/医院提供

565克有多重?可能是两个大苹果或一瓶矿泉水,也还可能是一个新生命。25周零4天出生的小欣欣就是这样的超早产儿。那时,保温箱里的她瘦小又脆弱,经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几个月的精心呵护,小欣欣顽强地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伴随着即将敲响的2021年新年钟声,小欣欣也迎来了属于她的新生。

去年7月3日,由于母亲较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仅25周零4天的小欣欣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因胎龄过小,刚出生的她就出现了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在场早已提前做好准备的新生儿医护团队立即进行抢救。待情况稍稳定,她被立即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当时的小欣欣体重仅565克,身长29厘米,比1个成年人的巴掌大不了多少。为了全力救助这位早到的弱小天使,新生儿科迅速组建以科室主任王斌、护士长钟春霞为首的抢救与护理小组。彼时,小欣欣的器官远未发育成熟,缺乏来自母体的抗体,因此,皮肤屏障功能以及对外界的抵抗力都比较差,出生不久就合并了严重感染,右下肢瘀斑越来越重,血小板甚至直线下降至个位数(正常人约100-300个单位)。

“血小板太低,最大的风险就是大出血。对于像小欣欣这样的超早产儿,一旦大出血,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王斌表示。面对危急情况,抢救小组迅速调整治疗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欣欣的感染逐渐得到控制,血小板稳步上升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小欣欣顺利闯过了循环、感染、营养、神经损伤等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是呼吸问题始终难以改善,呼吸机很难撤下来,需要反复的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才能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抢救小组持续调整治疗方案,把治疗重心放在营养、肺发育的改善等方面,新生儿科康复治疗师定期辅助小欣欣进行肺功能康复。

经过耐心细致的治疗,小欣欣终于在去年11月16日完全脱离机器,恢复了自主呼吸。

去年12月28日,各项指标良好的小欣欣终于健康出院了,出生时仅565克的她,体重已经长到4.7千克。“此前还担心她要独自在医院跨年,这回可以安心带着宝宝回家迎新年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