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大家庭教育热搜 启迪2021!

孩子抑郁怎么办?孩子被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有行为暴力如何早发现早解决?家长群如何防骗?……2020年,这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网络热搜话题直戳家长“痛点”。2021年,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并从中获得启迪?

本期,我们邀请专家、校长、资深教师来支招。

家长群防骗指南 要避开五大陷阱

骗子冒充“班主任”混进家长群收学费、家长被盗号等各类家长群“危险”频发。家校群到底有哪些隐患、漏洞需要注意,又如何避免?

“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通过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抓住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更换头像,借机下手”,家校群这五大陷阱要避开。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班主任张凯旋建议,涉及隐私 家长切忌群发。同时,要求群成员谨慎发言,不乱发、乱点链接等等。“预防大于补救。班主任、管理员以及家委会代表,要在组群后第一时间帮助各位成员修改姓名。”北京市海淀区星火小学梁晓宇提醒道,“凡是涉及到钱财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般使用微信群通知家长缴费时,学校一定会提供印有学校公章的最正式的纸质通知或电子通知书。”

抑郁症低龄化 并非“矫情”和瞎想

“抑郁症”越来越引发家长关注。时不时冒出的班里有孩子得抑郁症的传言,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家长的心中……对于有抑郁倾向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发现和帮助他们?

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规定,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14至35岁的五千多名青少年及成人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学在读学生7.7%存在高抑郁风险,高等教育在读学生6.6%存在高抑郁风险。人大附中朝阳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肖建宇提醒,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抑郁症的“帽子”。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张慧萍建议老师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提高自己说话的艺术。

孩子被“叫”家长家长先别起急

“干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徐州一奇葩家长给老师送特制锦旗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孩子被“叫”家长,家长该如何给孩子反馈?

被“叫”家长可能是求助家校共同寻找最优解,“叫”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家校沟通方式。正确地运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效改善家校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李丹建议家长,应该认识到“叫”家长是老师发现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是希望寻求家长支持,尽快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措施。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汇景苑校区教师韩雪静称,切忌把“叫”家长当成“杀手锏”,我们可以把“叫家长”变为见证孩子的“高光时刻”。

孩子的攻击性 或是心理问题

地铁里一女孩因跟着妈妈进错地铁站而疯狂踢妈妈的视频引发争议,养孩子养成了“白眼狼”?对家长缺乏尊重的孩子甚至有过激行为打骂家长的孩子该如何正确引导?

国家心理督导师武自存分析称:“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对父母不尊重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多家长不想让别人知道孩子有这类问题而选择默默忍受。这些孩子都有些共同特征——对抗违拗,公开挑衅,受到刺激容易发动攻击。”

青少年行为暴力的背后反映出孩子在早年没有建立起对情绪的掌控力度和规范意识;父母的情绪不成熟,脾气暴躁,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养技巧或教养方式前后不一致。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副校长邢颖建议,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该被温柔对待

先天心脏病、突发癫痫、被大火烧伤……孩子班级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怎么办?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教育契机?如何有效和孩子沟通?

遇到特殊情况是考验,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关注不可少。“一般遇到班上有这种情况的学生,开学孩子到校前,家长会和老师主动沟通情况,对此类学生老师会有计划提前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并在其他孩子们面前,正确进行引导。”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班主任杜薇坦言。

同样,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班主任王雪川也曾采取多种措施教育班级学生不要欺负弱势群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蕴藏三大教育契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懂得尊重、平等与关爱。

不焦虑,变“对抗”为“对话”

14岁男孩因父亲安装摄像头报警,控告父亲侵犯其隐私。父亲无奈说都是为了孩子。对于未成年孩子,父母该如何进行有效“监管”?监管的内容、尺度和界限又在哪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最有效的“监管”是采用合作的方式,变“对抗”为“对话”,学会尊重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再和孩子商定规矩,帮助孩子达成生活以及学业上的目标,以及锻炼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品质能力等。

“父母们要注重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激发孩子成为能够为自我负责的人。”北京市育才学校大兴分校书记、校长迟辉分析时表示。

有远见的父母 舍得让孩子吃苦

掌握六门乐器的六岁南京女孩周昭妍靠着吉他弹唱火爆外网,其实她并非“神童”,如此优秀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勤学苦练”和“长期坚持”这两种品质?

孩子是否勤学苦练,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城市里缺乏动力和目标的孩子,家长从兴趣入手、建立成就感、激励强化孩子的信心、培养孩子对行为的期待感,陪伴分享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支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认为,要想形成勤奋的品质还需要“快乐”的体验作为保障。勤奋就是长期的付出,包括体力和脑力。孩子能吃苦需要父母专注的陪伴和专业的引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玫分析称:“勤学苦练需要专业的引领,长期坚持背后是陪伴的力量,从来没有为了吃苦而吃下的苦。”

孩子间闹矛盾 家长先别失控

两位学生在学校发生矛盾,后演变成两位爸爸的打架。当孩子间产生矛盾时,家长该如何处理?

北师大大兴附属小学校长桂宗连告诉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时,要遵循一个原则——“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要想了解孩子们,我们就要成为孩子般大小。我们要理解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这个世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相信“儿童是解决儿童问题的专家”,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副校长杨毅建议,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办法,要让孩子学会大度和包容。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心里留下父母行为的深刻印象。

接孩子放学这件小事藏着大学问

一年365天中,有200多天是在重复接娃这一件事情。其实,在这稀松平常的接娃时间里,体现了很多技巧,也蕴藏着道理。

“每次放学时,都能看到有些家长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有些家长看到别的班出来,自己孩子班还没出来时充满怨气地唠叨,还有一些一人牵头大家随声附和的负能量的言语……”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枣营分校教师姜海霞分析称:“这不能都怨家长,更多体现的是家校沟通的壁垒,有些没有及时解决的沟通问题造成了家长的抱怨。其实,利用放学接孩子的时间进行各种教育的计划可能远比抱怨来得更有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闫彩丽提出,放学5分钟家长与孩子沟通可以做好这四步,保持微笑、语言体贴、主动问候、随口表扬。

买文具不在“颜值” 实用更重要

文具越来越高级,价格也越来越贵,一些知名文具品牌在学生群体中备受热捧。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文具,背后折射什么消费观念?

“我建议家长在购买文具时,要与孩子明确其文具的作用,把文具用来辅助学习,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消费意识。首先明确购买文具时将实用性、需求性放在第一位,尽量挑选功能单一、外观朴素的文具。”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教师王晓娟说。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教师、区骨干班主任傅金英提醒家长,文具环保无毒应为优先考量。父母应尽量在正规商场和商店购买文具。不建议购买有香味或者“颜值”过高的文具,长期使用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文字:本报记者 张莹 整理

编辑:现教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