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张桂梅的年终奖励,我给不起

只要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张桂梅

那位64岁的老人,又熬过了一年

2020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来得寒冷,就算跨年了,也依旧如此。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内,一位老人站在宿舍门口,望着远方的万家灯火,孤独而又坚定。

1月的寒风吹在老人的身上,单薄且瘦弱的身躯让人担心是否能承受住这个凛冬。

“又到了跨年的时候了”,老人有些感慨,也有些庆幸,自己又熬过了一年,对于无夫无子的她来说,跨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含义,顶多有些对时间飞逝的叹息

老人名叫张桂梅,是这所国内唯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校长,就是拯救了1600多名女孩的那所高中。

十几年来,自建校起,张桂梅老人就和这所学校相依为命,对她来说,学校就是她的家。

学校宿舍楼二楼的角落里,一间毫不起眼的宿舍就是张桂梅居住的地方,空荡荡的房间,一套用了许多年的餐具、一张简陋的床,加之一席棉被,这些就是老人全部的财产。

今天,老人如往年般在这里度过她64岁的跨年夜,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0年,始于高考成绩

对于张桂梅老人而言,2020年过得其实并不算顺心。

年初的时候,受疫情影响,学生们的课程落下许多,其他地方的学生能用手机上网课,而对于这所坐落于贫困大山里的学校及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奢求。

贫穷,是这个地方最明显的“特色”,也是老师和学生们奋斗的最重要动力:在这里,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

在印象中,2020年最早听到张桂梅老人消息的时间,是高考成绩放榜的时候:华坪女中159名考生,150人考上本科,剩下9人也考上了专科,本科上线率94.33%。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那一刻,众人哗然,张桂梅和华坪女中也再一次被人提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老人的事迹,网上已经报道了太多,但谁也没想到在教育资源如此贫穷的学校,居然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

举一个简单的对比:

以“高考加工厂”闻名的衡水中学,在学生基础良好,教育条件丰厚的情况下,加之刻苦的训练,本科升学率也才达到94%左右;

而那些初入华坪女中的学生们,许多人连初中的英语都不懂,基础之差,让人难以想象,但就是这样的生源,却能在高考中和衡水中学并驾齐驱。

在这巨大奇迹的背后,始终和张桂梅老人分不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换成是其他学校,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早已乐开了花,但张桂梅摇了摇头,觉得依旧不行。

对于外界的人而言,华坪女中的成绩无疑是一种奇迹,但对于这所学校的人来说,这种不过是一种自救的方式罢了。

当出生富裕的人为自己有无数条道路可走而烦恼时,他们估计不会想到,有的人一辈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辍学早早嫁人,要么拼命读书走出大山。

华坪女中的学生就是后者,而张桂梅,就是她们的“摆渡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质疑的教育模式,诚恳心酸

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有荣誉的称赞就会有恶意的诋毁。

当人们为华坪女子取得的成功而感到高兴时,网上却出现了对张桂梅老人谩骂、诋毁的声音,那时,正是8月份。

那些抨击她的人,无一都抓着一个点:学校的教育模式。

华坪女中一直采用“题海战术”,这是由张桂梅拍板决定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证明,老人的决定没有错,靠着这个方法,华坪女中的成绩逐年上升,本科上线率从最初的44%到如今的94.33%,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但这也刺痛了某些“何不食肉糜”的人,他们用恶毒的语言,高高在上的语气,否定张桂梅一生的付出,还有那些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孩子们。

诚然,人与人之间的出身起点无法相同,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有的人一出生就要为三餐而烦恼,但这不应该成为前者对后者努力生存的嘲笑,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可悲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当这些话传进张桂梅老人的耳朵里时,她的回答更让人心酸:

“我们都知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好,可如果不这样,我们拿什么去和城市里的孩子比,教育资源稀缺,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够努力,拼命做题。”

没有否认,没有反驳,有的只是对现实无奈的叹息:如果能天天吃上牛肉,谁愿意去吃豆渣,如果能让孩子们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谁忍心让她们只能做题?

那一天,张桂梅沉重的回答了那些抨击的观点,只是她越是如此,就越让人感到心痛,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把一生都奉献给贫穷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她什么都没做错,为何要认错。

2020年,难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还有张桂梅老人的教育事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怒斥学生,心怀大善

当高考的“热度”褪去后,张桂梅老人也随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名利对她而言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没有丝毫可取的价值。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听到这位老人的消息。

再一次听到关于张桂梅消息的时候,已经临近11月份,原因是她怒斥一名当家庭主妇的女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这件事,也许大家都有所耳闻,老人为改变这群大山女孩的命运付出一切,她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更多的是直言直语。

起初听这些话的时候,是觉得很难听,但仔细想想,话里面全是老人对女生的担忧。

家庭主妇的日子固然舒适,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久了家庭主妇,也会与社会脱轨,万一离婚了,女孩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张桂梅原本可以不用管这些,当那名女生到学校捐款的时候,完全只需要乐呵呵的把钱收下就行了,但她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因为担忧,所以出言怒斥。

心怀大善的人,说话从来不会好听,正如古话所说的“忠言逆耳”,大概就是指张桂梅老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次被授予勋章,她只想要钱

12月,张桂梅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已经是老人说不清第几次获奖了,这无疑是对她巨大付出的一种肯定。

但相比于这个,张桂梅更盼望着能多获得一些奖金,学生们的生活依旧很困难,学校的教育设备也不多,这些都需要钱去支撑。

这些年来,张桂梅把人们捐给她治病的钱,全部补贴到学生身上,而自己却留下一身疾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人曾说“自己拯救了一代人”,这并非开玩笑,截止到2020年,从华坪女中走出来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600多人。

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沉重的家庭,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张桂梅,老人也未曾让他们失望,如今,许多名校都有着华坪女中学生的身影。

2020年,我们看到太多挺身而出的英雄,人们常说抗疫有钟南山老先生,但阿柒想说,在教育领域上也有张桂梅老人,她就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钟南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的年终奖励,我给不起

2020年,这是一位64岁中国人的一年,也是疫情之下,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年。

这一年,从疫情爆发的年初,她为学生功课百般操劳,再到年中,她带领学生斩获佳绩,创造奇迹,被谩骂质疑,直到年末,获得勋章,渴望学生们更好。

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的张桂梅,永远是执着、沉稳、奉献的样子,她是无数大山女孩的依靠,但在私底下,老人早已憔悴不堪,坐久了都站不起来,走路都需要人扶着。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女子如今真的老了,她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大山里的孩子,自己却身患多病,贫寒度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人们为自己获得年终奖而高兴的时候,阿柒却感到一阵抱歉:老人的年终奖励,我们给不起。

因为再多的钱,都无法衡量那颗心,因为再多的钱,她都不会留下,只会全部用在学生身上。

新年之际,万家团圆,唯独张桂梅老人孤独一人,那小小的房间,一张床一席被子,成了她的所有。

站在2021年的第一天,回望过去一年,我想,对于老人,我们都应该真诚的和她说一句:“感谢有您,辛苦了。”

大山贫穷,一生耕耘,教书育人,不求回报,这盛世,感谢有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文/阿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