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拼,还是孩子拼?海淀妈妈VS顺义妈妈,为了鸡娃,她们到底有多拼?

中国教育江湖,有两大神秘的派别: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都产于北京,共同特点是“鸡”娃有方。

外行人看她们是英美海归;英文水平堪比国际台主播,讨论的话题是“干细胞”“新款智能跑车专业分析”,拿全球最新限量包包,每天接孩子都开奔驰宾利法拉利.....

而她们相互看对方是孩子保姆、孩子司机、孩子助教,为了鸡娃,她们可以上通书法和双语,下晓古筝和钢琴,她们共同研究的方向是“如何避开印度娃娃上藤校”。

海淀妈妈VS顺义妈妈,为了鸡娃,她们到底可以有多拼?

甘做“田螺姑娘”的海淀妈妈

海淀妈妈Linda和老公都是外企高管,每天忙的要死。

中年得女,却基本交给每月8000的双语幼儿园和月薪1万的菲佣。

她有句口头禅:能用钱搞定的事情,绝对不花时间——不是我不想花时间,是因为我根本没时间。

去年,她碰到了拿钱没法搞定的事:女儿幼升小。

Linda想让女儿进北京排名前3的国际学校,其实,北京最好的国际学校是外籍的,但是她忙到根本没时间搞移民。

她天真地以为,35万一年的学费,只要舍得花钱,而且我儿聪明伶俐英语流利,还不是分分钟能进。

万万没想到,家长面试通过了,女儿面试却没通过!

女儿的失利让当妈妈的Linda很自责,她认为是因为自己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了,而忽略了对女儿的关注。

为了备战来年的面试,这位精英妈妈怒辞年薪百万工作,甘做女儿的“田螺姑娘”。

每天给孩子当保姆、当司机、当助教。

女儿胆小不愿意在人多的场面说话,她就专门网罗各种英语角,线下公开课,带女儿去参加,甚至花大价钱带着女儿跑国外参加LED公开课。

听别人说面试前三的国际学校报各培训班可以稳过,她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地花了上万给女儿报了国际学校面试培训班,而自己的level从用几千的海蓝之谜降级到了几百的玉兰油。

你肯定会说,这个妈妈是不是疯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在海淀妈妈的圈子里,没有最拼,只有更拼。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二年再考,女儿就顺利面试上了,看到女儿的改变后,Linda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为了孩子,我可以不要铂金包。

而这次因为她女儿表现特别优秀,国际学校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还给她插班进去了。

所以,对一个海淀妈妈来说,百万年薪、限量包包、豪车都不及一个考上双语名校的娃。能把娃拿出来炫耀才是海淀妈妈的终极目标。

鸡娃又鸡自己的顺义妈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海淀妈妈代表了传统的鸡血妈妈形象,那么顺义妈妈则代表了中国新一批与世界接轨的高知妈妈,因为她们不仅“鸡”血鸡娃还鸡自己。

每个真正的顺义妈妈,都是甘特图能手,项目管理资深专家。她们深谙,如何通能过项目管理,设计出一个完美方案,最大程度上提升时间利用率,提高教育效率,以及,更大的增容教育项目的种类。

顺义妈妈JS,从四年级开始,每年都会带着儿子到英国私校名校考试,因为这是升英国制顶尖高中的必须流程;如果你等到7年级再计划,就等于没有机会。

但是,她为了给儿子保留更多选择,美国的夏令营也是一个都没错过,从波士顿到纽约,NASA的营遍布着她娃的帅气的身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养得这个娃,不仅学术成绩遍刷英美的超级学霸,还擅长游泳、网球和街舞。

所以,真正的顺义妈妈,她们的战斗永远都是世界大战。

当海淀父母还在为了再清北奋斗而自觉很苦逼的时候,她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避开和印度国高智商娃们的直接竞争,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藤校国际生少得可怜的名额中,弯道超车获得显性优势。

有一个顺义妈妈,原是顶尖时尚品牌的中国区主管,后来生了两娃,就转入全职妈妈行业。

她家孩子在北京国际教育高地的牛校读书,录取率百分之十,多少人幼升小要打破头也进不去的学校,她觉得风气不好。

后来转到一个纯英文教学最好的国际学校,她觉得抓得不紧。作为一个特别有追求的老母亲,她决定自己上。

所以,从娃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年假期,包括寒暑假、春假、圣诞假,都是她看学校的季节,美、英、澳的学校都要看,必须到现场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盘点下,基本已经看了50个以上的学校,研究资料装订了好几沓,每个学校都从课程到食堂、老师到同学研究了一个透彻,说起来全部如数家珍,超越各种国际教育展讲座水平。

顺义妈妈就是这样一群永远在自我UP的妈妈。

在顺义妈妈这里,你可以GET到各种入学法门,了解全球最小众考试的前世今生,你甚至会知道每个海外的学校里正在发生着什么…

这个世界上关于教育,关于爬藤和升学的内容,只有教育专家不知道的,没有顺义妈妈们找不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海淀妈妈VS顺义妈妈,没有谁更容易

“海淀妈妈”在清北教育高地竞争,每周带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不由感叹人生不易,生活残酷;

“顺义妈妈”们大多本科以上学历,有十分强大的人脉网络、更加自由的财富支配能力,对孩子的培养也有着更高的眼光和期待

她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不是清北,而是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英美名校,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全球的精英孩子。所以,她们对孩子的教育丝毫不敢放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她们是中国精英妈妈的典型代表,明明拥有社会资源最多的一群人,却在孩子教育面前却如履薄冰,殚精竭虑。

无论社会报道如何呼吁“拒绝教育焦虑”,但现实生活中,为了孩子的教育,她们都很拼!

其实不能怪她们过分焦虑,普通人尚且也会拼学区房,拼补习班,何况她们这种处于社会顶端的精英妈妈呢?

毕竟她们这种鸡娃做法在她们圈子里看来也是非常普通的。

孩子的竞争,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幼升小,小升初,高考……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满是刀光剑影,容不得半点马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鸡血推娃”并没有错,只要基于孩子的特质,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优秀,这正是一个优秀妈妈该尽到的职责。

国内教育资源的竞争是有目共睹的,以前只有找工作才会面试,现在上幼儿园、小学都要面试,在每年入学前,总会有学生不在重点学校的划定范围内,被拒之门外。一部分有条件的家长会选择移民,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除了出国上学,国际学校也成了家长们重点考虑的范围之一。

作为家长,都想要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要让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以后出国留学了更有优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鸡娃,她们到底有多拼?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此时笔者已然心事沉重,亚历山大~

妈妈拼,还是孩子拼?你觉得呢?

【更多有趣知识点,欢迎关注公众号:草根研究院(ala_baobao),了解更多科学、哲学、体育、文学与艺术知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