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一点小思考:谈谈“第十名”现象

前一段,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进行了一段演讲,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后被自媒体改名为《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迅速大火。刘教授是讲,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唯分数论,唯名校论,唯成功论。生生把孩子逼成一个痛苦的空心人。她主张让孩子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还拿自家孩子当例子,说可以去卖煎饼和奶茶,成为一个普通人。实话实说,刘瑜老师的这个演讲,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网上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被称为“时代楷模”的张桂梅老师。这个张老师无儿无女,把自己嫁给贫困山区,把贫困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将1800多名云贵山区的孩子,送出大山,送进了大学。张老师的教育方法也是极其严格的。每天早上5点叫孩子们起床。跑步3分钟,吃饭10分钟。为升学率,“狠心”逼着孩子们不停刷题。她的原话是,“拼了,不停地刷题。不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厦大、武大和川大。”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向着大学的龙门,奋力一跃。那是孩子们唯一的机会。

不可否认,刘老师和张老师,都是真心的,也都是可敬的。特别是张老师,真是不容易。但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天壤之别。谁对谁错,谁是谁非?

网上还流行一个词:内卷化。有人认为,中国的教育就是严重的内卷化。内卷化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裹胁其中。所谓的“高考工厂”,随处可见。北有衡水,南有毛坦厂,最为有名。那高考誓师大会,搞得振奋人心,激情四射,好似传销现场。谁都知道问题很大,又都无可奈何。资源不断地投入,无益的竞争。效率和产出,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钱学森之问”,过了几十年后,依然无解。

又看到一篇网文。标题是“内卷终点的名校生们:踏入金融,年薪百万”。作者采访了三位“卷到头了”的年轻人。某某,24岁,某欧资银行,年薪约110w港币。某某,24岁,top2研究生在读,某美资投行,年薪保密。某某,23岁,top3本科,某top咨询公司,年薪35w 。这些“卷到头了”的年轻人,全在 25 岁以下,顶尖名校毕业,经常飞来飞去,出入必高档写字楼。他们已经年薪百万,或者注定要年薪百万。文章作者得出结论:在内卷模式下,这已经是没背景的年轻人能想到的最好出路了。你不得不服气,人家确实是牛逼。似乎内卷化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这些人是实实在在收获了内卷化的红利。在这种内卷化中胜出了,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不过,网上又出了一个人物。这次是另一位清华教授:施一公。他直接指出,精英都去干金融了,这样会出大问题。他表示,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非清华北大莫属,而清华北大中70%-80%的高考状元都选择了经济管理或金融专业。毕业之后便从事金融工作,很少有人选择研究学术,投身研发。高精尖技术人才的缺失,使得国内科研技术领域迟迟未有大的突破。大学不应该只是改变人生,赚取高额收益,成为人生赢家的跳板。如此下去,真得会出大问题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认为“当前教育是一种逆淘汰”。一切为了分数,往孩子脑子里硬塞无数的标准答案,甚至是虚假的说教。死板的教育,压制孩子们的天性。天天刷题刷题再刷题。硬是让那些聪明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只有听话,没有个性,没有主见的孩子,才能胜出。就像那种盒景,你想活得好,就得扭曲得长。想长得直,就有人给你剪掉。还有一类孩子,知道这么不好,但能硬着头皮,压着自己的天性,为了高分,刷题就刷题。反正高考完了,书本一扔,就解放了。如果某一天某一个教授提出,放屁有助健康,高考新加个放屁的科目。不用怀疑,这类孩子肯定也是放屁最响的那个。这种孩子长大后,往往就会成为所谓的精致利已主义者。这种孩子是最可怕的。这么说来,这些精英们都去干金融,不专心研究学术,就可以理解了。教育,对他们而言,真只是一个跳板。无所谓学什么,做什么。哪个地方收益大,就去哪里。这是他们的理性选择。施一公教授的问题,也是无解。

无解归无解,面对现实,能怎么办?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我注意到一个所谓的“第十名现象”。它是说,在一个小学班级里,等到毕业多年后,真正有出息的,不是班上考试前几名,而是成绩第10名至20名的学生。日本的松下公司有一种很特别的择才标准,即寻求70分的人才,跟“第十名现象”异曲同工。第十名现象,看似奇怪,其实不难理解。那些所谓的尖子生在做题和应试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造成知识面狭窄,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他们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表扬,背负了更多的期待,因此心理会比较脆弱,好似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反观成绩十多名的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自由支配,博览群书,摸爬滚打,交朋好友,享其所好,知行合一。可以更好地开发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更容易开拓思维打破常规,创新能力上更加突出。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后劲很足,更容易在日后的社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率递减原理,从60分提高到95分,从95分提高到100分。前者的难度要小得多,产出投入比也要大得多。如果你不把教育看成是非死即活的零合博弈,而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那么,95分与100分,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比如跑步,刘翔12秒88破了世界纪录。你跑22秒88。如果是比赛,你连刘翔的脚后跟都看不到。如果你是想煅炼身体,12秒和22秒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还有一个现实是,现在电脑网络和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以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不占优。你记忆力再好,能比得上海量的电脑硬盘吗?能比得上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吗?还记得那次电脑和人脑的围棋对决吗?人类被碾压到如此之惨。那种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真是到了该好好反思和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怎样才是对孩子是最好的?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童心消逝,一切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还是唤醒和解放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你想让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的答案就是,与其深受其害,不如主动跳出来,不争第一,甘做第十。至少小学阶段,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将孩子解放出来,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真正有益的事情上。

我希望这个“第十名“的思路,能引起广大家长一点点的注意和思考。孩子们,除了书山题海、标准答案,还有更为重要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对未知的探索和永远永远不要丢失的好奇心。这是比分数更重要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的孩子,值得拥有快乐的童年,也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共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