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何旻哲简历造假:仅仅是诚信的缺失吗?

在最新一期《令人心动的offer》中,何旻哲承认自己简历造假。

何旻哲何许人也?

清华大学硕士在读,参加过《最强大脑》,还是个微博小红人。

有这样的头衔加持,想必也是“人中龙凤”了吧?

为什么还要简历造假呢?

何旻哲的解释是“头脑发热”,可这个“头脑发热”的代价太高了。

就像王律师对何旻哲所说的:“有些错,一旦犯下,这个代价就太大了,尤其是诚信。”

其实,何旻哲简历造假,原因不外乎:过分追求优越性,掩藏自卑感。

过分追求优越性,掩藏自卑感

对于过分追求优越性,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的阿德勒曾说过“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人为什么需要营造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呢?

什么人会在生活中处处向别人展示自己在某方面有多好,有多强?

极度自卑的人!

追求优越性,本是每个人的内在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它最终带来的是自我的成长和价值感的提升。

而虚假的优越感,提升的只是表演能力吧。

你为何会自卑?

自卑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在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他提出,人们的自卑感,不在于有所欠缺,而是在于如何看待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阿德勒提到的“欠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这个“不好”,其实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中,产生的客观上的“劣等性”——我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于是我在这方面就是“劣等”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的自卑感就是这样来的。

可问题是,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是自己的缺点吗?

相貌不如别人,身高不如别人,成绩不如别人,说话技巧不如别人......

按照这个逻辑,人无完人,你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强,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想做世界上的最强者,抱歉,你永远都做不到。

如何摆脱自卑的陷阱?

很喜欢德云社张鹤伦经常说的那个词“心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能改变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自卑,本身不是一件坏事,而将自卑作为自己停止向前的借口,就是一件坏事儿了。

自卑感,不是一种病态,利用得当,反而是一种可以促进健康、激励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人生不是与他人竞赛

刚刚结束的2020年,教育圈最火热的词汇“内卷”、“鸡娃”、“海淀家长”、“顺义妈妈”.......

北大教授刘云杉说:“当教育已被异化为战场,焦虑与内卷只能纠缠不休。”

孩子一出生,好像就被放置在了与他人竞争的跑道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像我们从小都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中长大一样。

家长、老师,还有整个大的社会环境,都在驱赶着孩子们向前跑,跑过其他同行人。

但人生不是与他人的赛跑,教育也不应是跑赢他人的工具。

在记录片《人生第一次》中,有一集聚焦于留守儿童的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山区,很多学校将诗歌当做一门必修课,云南山区的漭水中学就是其中的一所。刚开始,很多老师也不理解。因为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了,允许各种题材,诗歌除外。

但是漭水中学的校长却一直坚持,因为“学过诗歌的孩子们,不会砸玻璃”。

主讲人王耀庆说:诗歌可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

这才是教育原本应该有的样子:塑造孩子们美好的精神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告诉孩子:人生不是与他人竞赛,而是与自己竞赛,要不断的丰盈内心,见证越来越好的自己。

多肯定

“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为什么人家就能做好?”

这样的话陌生吗?相信很多人从小就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

经常批评,会让孩子种下自我怀疑的种子,“我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经常受到批评与否定,孩子会不知所措,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胆小畏缩。这样的孩子又何谈自信呢?

所以,对待孩子,多用肯定,少用否定。

少期望

很喜欢纪伯伦的这首诗,父母和孩子不是从属关系,而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

但多少家长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强加给孩子?

孩子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像机器一样执行着父母的期望,失去了自我,又有什么勇气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纷繁复杂的世界呢?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站在河边对着她妈妈,撕心裂肺地哭喊:“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妈妈的爱与对她的期望,对英子来说是一种枷锁,她想勉强自己去迎合妈妈的期望,最后的结果是把自己逼到奔溃的边缘。

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