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控制好,孩子成绩才能好!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不久前,网友曝出成都一岁男童被亲妈打的浑身伤痕,送ICU抢救。治疗六天后,意识还没有完全恢复。

据医生回忆,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已抽搐两小时,双腿乌黑,多器官衰竭。而且营养不好,体重只有6.5公斤。

万幸的是,孩子现在已无生命危险。但看着他被亲妈打的遍体鳞伤的样子,看着他的新伤加旧伤,肛门还在不断出血……同为母亲,心被揪的一阵一阵疼。

一个仅有一岁的孩子,能犯下多大的过错,让亲妈下得了如此重的手?哭闹!只是因为不断的哭闹,惹怒了妈妈,遭到一顿暴打。

被孩子弄的心情烦躁,尚能感同身受,当妈的谁没被孩子虐过?可生气之时,便对孩子拳脚相向,把孩子打的不省人事,却实在不敢苟同:这哪里配称得上是母亲,简直是枉为人。

难怪网友们一个个被气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为人父母,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实在太可怕了。

01

有一种管教,叫“心情式育儿”

不久前,一段女子用自行车撞击并掌掴女童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行凶”的不是旁人,正是女童的母亲。

当被母亲用自行车撞上时,孩子瘦小的身体招架不住,踉踉跄跄的歪在路边的植被上。没想到挨过自行车,刚站好,妈妈几个实实在在的巴掌便扇在了脸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打孩子的原因很简单:女儿扰乱课堂秩序,还和其他同学发生纠纷,让母亲被学校约谈。这么没面子的事,母亲心里自然很不爽。而当情绪上来的时候,母亲就越打越带劲。

后来,女子称自己是一时冲动和生气,殴打孩子也很后悔,以后会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

发火之后就自责,打了之后又后悔,这便是“心情式育儿”。即父母养育孩子全凭心情,心情好时,哭闹耍赖,一切还能忍受;心情不好时,一旦作妖,便是一个巴掌。

去年,广东罗定一名妈妈在电梯暴打5岁孩子一分钟。扇巴掌、用脚踢,下手之狠,让人不禁觉得女子面对的是有着深仇大恨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因为孩子在同学家玩,不愿回家,激怒了母亲。于是,母亲拳打脚踢,一发不可收拾。

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孩子犯错,大人生气很正常。养个孩子能一路风平浪静的父母真的少之又少。心情被孩子搞得有所起伏,确实是为人父母的常态。

情绪波动可以有。但情绪一上来,就任由其发展,并对孩子施以暴力,却不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情绪控制。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实在是招架不住父母这样的波涛汹涌。

这些暴打孩子的母亲,在情绪平复之后,哪怕再诚恳的道歉,也难以抹去孩子被打的阴影。自行车的冰冷、巴掌的火辣、连环腿的力度,将是孩子一生可怕的记忆。

02

失控的父母,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看着那些凭心情养育孩子的父母,当他们情绪崩溃时,对孩子的暴力已经够可怕的了。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吗?有!

据7NEWS,巴西33岁母亲Alexandra Dougokenski因不满11岁儿子半夜玩手机,一时情绪失控,竟将儿子用晾衣绳勒死后掩埋,直至身体腐烂,才被人发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位母亲,在外人眼中一直是用心照顾自己的小孩的好妈妈。可情绪的失控却让她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身份,对儿子痛下杀手。

去年四川一个1岁小孩从6楼坠楼身亡,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孩子父亲情绪失控的结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发当天,孩子的奶奶秦某数落了开完滴滴回家的儿子:你都奔三的人了,不好好挣钱,用时一分都拿不出来。家中所有开销都是我们拿钱,再挣不到钱你有什么用!

这些话出自自己的母亲之口,字字诛心,确实难听。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儿子接过正在打瞌睡的孩子,扔到了楼下。然后自己也要翻窗户要往外跳,被拉了回来。

爷爷、奶奶、妈妈守着已经摔死的孩子痛哭绝望,可木已成舟,孩子再也回不来了。而这一天正是孩子一岁的生日,他还不会吹蜡烛,还没有吃到蛋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诚然,奶奶做的不对,可需要收拾情绪、对孩子负责的终究是这位爸爸。

不堪侮辱就去奋发图强,不服气就努力做给你看,一怒之下要了孩子的性命是怎么回事?稚子无辜,他还没有来得及见识一下世界的精彩,就被剥夺了生命。

情绪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控制不了它。上前一步,人就是情绪主人,后退一步,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为人父母,情绪的控制不止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不波及孩子。情绪失控父母就如洪水猛兽,最先遭殃的是孩子。可孩子弱小,他需要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

03

给情绪,找一些出口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家庭中的教育焦虑问题不可忽视,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看见孩子玩手机会生气焦虑,对比别人家的孩子会焦虑,成绩单一拿到手就更焦虑……焦虑促使父母的情绪更加难以控制,更容易想要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

然而孩子需要的是耐心培养,父母处理控制好情绪,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把孩子真的当孩子

在儿子的体适能课上,认识了一位妈妈。她对孩子说话特别温柔,哪怕是孩子犯错时,也是用很温和的语气引导。

我问她,你都不会跟孩子生气吗?她的回答很普通却很有哲理:你都说了他是孩子啊。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句已经不再被人认同的话,放在父母处理情绪上,却很实用。因为他是孩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犯错,会惹大人生气;因为他是孩子,所以需要我们的耐心引导。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扩大了对孩子的容忍度和理解度。

(2)学会疏导情绪,释放发泄

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所著的《热锅上的家庭》一书,讲述的就是一个因为不和谐亲子关系而被搞得几乎四分五裂的家庭。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寻求家庭治疗师的帮忙。

幸运的是,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他们渐渐发现了问题。尤其是在布莱斯太太懂得寻找途径释放情绪之后,他们的家庭关系得以重建。

而释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和好友一起吐吐槽,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等。给自己的情绪寻找一个出口,就不会被情绪奴役。

(3)情绪糟糕时,不去管孩子

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母亲工作很辛苦,每天下班回家总是情绪很糟糕。常常她一边收拾家务,一边不停的埋怨:白天忙工作,晚上还得管你们爷俩,也不知道我上辈子里作了什么孽,这辈子给你们当牛做马!

而他也只是躲在房间里大气不敢出,生怕什么事情惹怒了母亲。

累了就歇歇,不想做暂时可以不做。情绪糟糕时,别去管孩子。找个房间,给自己一段时间独处,让自己安静一会儿,尽量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

(4)和孩子真诚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任何父母都会有情绪,当情绪糟糕时,不妨坦诚的告诉孩子:

我今天有点累,心情不是很好。你能不能自己乖乖去玩,让妈妈休息一下,最好不要来打扰我,不然我怕我会忍不住发脾气。

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一方面是给孩子平等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在告诉孩子,我的糟糕情绪不是因为你,不要过度担心。

父母只有认真和孩子沟通,把孩子当大人,才会更加真切的看到孩子。

父母有情绪并不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也不必有“过街老鼠”的感觉。任何情绪的存在都是必然的。

而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养育孩子。

欢迎分享

您看了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