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被母亲当众扇打后跳楼,跳楼前最后那3分钟,孩子在想什么?

羞辱比耳光更让人绝望这几天被一条新闻刷了屏:#14岁男孩被母亲扇打后跳楼坠亡#。

9月17日,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因为在教室与另外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班主任请了家长。而后因母亲对其当众扇耳光、责骂,几分钟后纵身一跃从教学楼跳了下去。

学校的监控清楚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男孩或许能预感到即将要面临的,两手不安地插在衣兜里,靠墙远远的看着母亲来的方向。

他的母亲气势汹汹地朝他走了过来,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巴掌。看的出来,用力很大,男孩毫无防备地往右退了几步,同时下意识地侧脸抬手挡了一下。

母亲便开始责骂起男孩,看得出她非常生气,一边说话,一边大口喘着粗气。而这一切都被班级里的同学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对面就是班级的门和窗户。

网上自称该男孩同学的人爆料,当时男孩和他母亲所在的走廊,就在他们的班级门口,母亲的斥责声非常大,班里的同学隔着一面墙都听到了。此时的男孩一动不动,虽然个子比母亲还高,却低着头没有任何反抗。

紧接着母亲又打了男孩一巴掌,然后掐住他的脖子,嘴里一直不停的说着什么。连旁边站着的同学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暴力吓懵了。

直到有老师出面劝说,母亲才松了手,而这期间她的责骂一直没有停止,并用手指猛推男孩额头。整个过程,走廊上来往的老师和同学都看着这对母子。母亲在老师的陪同下暂时离开了,只留下男孩一个人在那里,他把头抬了起来,又低了下去。2分钟后,他看了一眼楼下,又往母亲的方向盯了许久。

3分钟后,趁周边人不注意,他转身翻过墙围,从五楼跳了下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没有人知道,在男孩生命中的最后3分钟里,他想了什么,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挣扎,才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又是什么让他如此绝望和决绝,可以毫不犹豫地付上生命的代价。

是那两个有多疼的耳光吗?我想并不是,而是那无处躲藏的羞辱,那种来自于这个世界上最亲近、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的羞辱。

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窒息的绝望?或许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再大再难的事,都会过去,都不足以让我们放弃生命。但是不要忘了,孩子终归是孩子,甚至他们的身材已经比父母还高大,但他们的心智却仍然不成熟。

所以,永远不要以一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去看待一个孩子。当众羞辱是毁掉孩子的杀手锏事出之后,很多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友发声,或许说出了孩子跳楼前最后3分钟挣扎时的内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些也印证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那篇《如何毁掉你的孩子》中提到的杀手锏:当众出孩子的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错,当众出孩子的丑,可以说是毁掉孩子的终极手段。

可能有人会说,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的,顶多就是说孩子两句。很多时候,我们不以为然的说两句或许不过是因为孩子还小,没有遇上他犯大错而已;又或者我们以为私下的挖苦、责骂,不会像当众责骂一样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但实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昨天接CC时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感触非常深。因为放学后有体育嘉年华集训,CC赶不上坐校车,所以我去接的她。

特别巧碰到了同一小区的一位小男孩,只不过他大CC两届。离校门口还有十米远我就听到了孩子妈妈的数落:给你打电话清清楚楚说了在出门右转的路灯下等我,你干什么去了!我找不到你以为把你丢了呢!去干什么不知道说一声啊!看我着急你很高兴是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着就推搡着打了小男孩一下。

身边来来往往的学生、家长特别多,谁路过都免不了看上两眼,还听到不远处有人小声说,那是我们班的某某某。小男孩和上边的那位少年的表现如出一辙,一句话都没说,低着头抠手指头。

回来的路上我想起来两三年前关于这个男孩的另一件小事。当时CC刚上幼儿园,放学后大家一起在小区玩呢,小男孩跑来跟妈妈说:妈妈,我也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可他们都只玩自己的,我觉得他们不喜欢我。

妈妈也替孩子着急,鼓励到,你热情一点加入他们就好了呀!不过最后孩子还是没能融入,自己选择了在沙坑玩小汽车。没玩一会儿,另一个小男孩看上了他的小汽车,上来就想拿走玩,可他不想把汽车拿出沙坑外玩,另一个小男孩子就气呼呼的走了。

此时的妈妈漫不经心的指责:总说没人喜欢你,人家找你玩,你又不让玩不愿意分享,难怪没朋友……

现在想来,或许正是当时不在意的轻描淡写,才演变成后来的当众指责不以为然。如此发展,当众羞辱是不是也“指日可待”了?

事实上,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上学路上:“每天磨磨蹭蹭,为了送你我总是迟到!”

小区玩耍时:“让你别上别上,非不听,碰疼了就自己受着吧!”

超市里:“买什么买,每次到超市都要买玩具,下次不带你来了!”

……

我们顺嘴就能当众说出很多难听的话,也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但其实这种习以为常的“小恶”很可怕。

看开篇这个男孩的视频时,我总在想,如果换作陌生人,一个如此高大的男性,被一个女性如此当众羞辱、推搡、扇打,他万万不会如此忍耐和退缩,只因这个女性被冠以妈妈的名号,他便要将这羞辱全盘收下。

对孩子的种种小恶,我们之所以不以为意,不过是仗着,那是自己的孩子。真正的爱是理解与尊重但如果想用这样的爱来收获一个感恩、阳光、积极、向上的孩子,那恐怕是要失望了。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这样写到:“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老师请回答》节目中曾经有一个17岁的问题少年小骏。在父母眼里,小骏叛逆、冷漠、对长辈不尊重等等,问题非常多。而小骏却在节目里直截了当的说:“他们先不尊重我的,不可能尊重你们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来,刚上高中的小骏,沾染了不良习气。妈妈觉得他交友不慎,就当着全校同学的面责骂他,目的就是为了把那些“狐朋狗友”吓退,让他们远离小骏。

在父母看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那里,父母不仅让他丢了脸,也让他寒了心。从那以后,他开始拒绝与父母沟通,稍有不顺心就摔门、摔东西,甚至和父母顶撞。

我们爱孩子没错,但是错误的方式是绝对不会带来正确的结果的,因为你怎么对他,他就会怎么对你。哪怕是仅仅4、5岁的孩子,他发脾气时,对待旁人或者跟你顶撞时的样子,里面已经全都是你的影子。

尤其当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他们又不具备抗衡的能力、感到绝望又无计可施时,最容易走的一条路就是通过伤害自己来报复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据联合国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20%青少年受心理问题困扰,15-19岁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而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不是给了我命吗?我现在还给你。”

他们用生命报复,目的就是要让父母后悔、痛苦、愧疚,要让他们痛哭流涕。到最后,不过是两败俱伤。其实,比起在外面遭遇的挫折、承受的委屈,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的反应。

儿童心理学博士托德说:“每个孩子在犯错后,心里都会充满着内疚、羞愧与自责,并且会试图去弥补。父母放弃劈头盖脸地责备孩子,孩子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补救和改变上。”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得多,千万不要低估。

我们是以尊重、理解的态度解决,还是以责骂、挖苦的态度解决,孩子一清二楚,他们就是能清晰的分辨什么是爱,什么是以爱的名义泄愤。

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武志红

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他们真的还小,没有成年人强大的防御系统,面对当众指责甚至羞辱,很多心思敏感的孩子无法自我消化和排解。我们总是要求和希望孩子能做好,却常常忘了思考自己是否做好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从理解和尊重他们开始吧。

标签: 孩子 母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