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老师拿20元工资给他买棉鞋,26年后,他送老师一套房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能在这个时候帮助你的人,一定要铭记在心,因为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要来得珍贵。1981年,内蒙古一老师给学生买了一双棉鞋,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个学生过一个暖冬。没成想,老师的善意却被学生铭记在心,26年后,他拿出了多年积蓄,送给了老师一套房。

张秀荣,一个并不出奇的名字,1978年9月,她第一次成为老师。作为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新人,张秀荣对老师这个职业还是有一定期待的,教书育人是她长久以来的梦想,她绝对会全力以赴。那一年,张秀荣被分配到了武川县第一小学,而与她一起毕业的同学,则有不少被分配到了大城市,无论是环境还是发展平台,都要比张秀荣大上不少。

不过,张秀荣却不以为意,只要能传播知识,把下一代培养成优秀人才,即使在穷乡僻壤,也要坚持下去。意外的是,初来乍到的张秀荣却当上了班主任,校长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考验。张秀荣深感任务艰巨,要知道,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接受力要差上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不得不在学校消化掉所有知识。

为了能让孩子们听懂,张秀荣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去备课,她尽量把知识表达得浅显易懂,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消化吸收。另外,张秀荣还会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那些“脸皮薄”的学生,她也会通过聊天打破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于张秀荣班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所以她还会经常走访,她想尽全力帮助那些家里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学习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这是扭转命运的钥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秀荣注意到了班上一个叫陈志德的学生,他学习刻苦,做事踏实,为人热情,是一个典型的尖子生,若是培养得好,他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可是有一天,陈志德却突然“失联”了,他连续几天没来上学,家里给出的原因是:病了。然而,张秀荣却从学生口中,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事实:陈志德并没有生病,他只是因家里没钱,不得不辍学不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秀荣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把陈志德弄回来读书,她急忙跑到陈家,劝陈志德父母让孩子回学校念书。见到陈志德泪眼婆娑的模样,父母也心软了,他们叹了一口气,答应了张秀荣的请求。就这样,陈志德再次走进了课堂,而张秀荣也一直在他身边保驾护航。1981年冬天,张秀荣见陈志德仍穿着单衣布鞋,她便自掏腰包,从仅有的37块钱工资中拿出了20块钱,给陈志德买棉鞋。拿到棉鞋时,陈志德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把老师的好铭记在心,始终念念不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陈志德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他的生活变得一帆风顺,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不过,陈志德却一直和张秀荣保持联系,张秀荣就像个老母亲一样,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嘱咐他增减衣服,以免生病。2007年,陈志德在张秀荣过60大寿之际送了她一套价值10万元的房子,他对张秀荣说:当年您送我一双温暖的棉鞋,如今我给您一套温暖的房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