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高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你应该知道这些

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将于1月23日至25日举行。此次考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织实施的,为确保考试健康平安顺利,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1.考前14天(1月9日,下同)内,建议考生非必要不离开本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请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所聚集,避免与来自高中风险疫情地区或有旅居史、境外返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或有疑似症状等情况的人员接触。考前14天起,考生应认真做好每日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诊疗,并及时报告学校(非应届毕业班学生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考生应提前通过闽政通APP,申领“八闽健康码”。对来自高中风险疫情地区或有旅居史、境外返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或有疑似症状等情况的考生,考前14天体温异常的考生,考前14天在居住地有被隔离或曾被隔离且未做过核酸检测的考生,共同居住家庭成员中有以上情况的考生,考前14天工作(实习)岗位属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口岸检疫排查人员、公共交通驾驶员、铁路航空乘务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一线工作人员的考生,“八闽健康码”为橙码的考生,考前14天有福建省外行程轨迹的考生,须进行核酸检测。属于需要做核酸检测的考生,应按时进行核酸检测,让自己安心、让家长安心、让老师安心。

2.考生应于1月19日至22日到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领取《准考证》时,同时提交《福建省教育考试考生健康申明卡及安全考试承诺书》(附后),并接受“八闽健康码”核验。属于需要做核酸检测的,还须提交1月16日(含16日)以后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如至考试报到时,仍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也可以进入考点,但将安排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3.考生应于1月22日前,根据考点安排,错峰、有序熟悉考场,接受诚信考试和法治警示教育以及疫情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并参加外语听力试听。

4.请考生自备口罩前往考点,进出考点、考场时应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一律核验身份,在接受身份识别和验证时须摘除口罩,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

5.考生进入考点时,对于出现发热等身体异常症状的,将进行体温复检。复检体温正常的,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复检仍发热的,将安排在隔离考场考试。

6.对于在考试期间如出现发热等身体异常情况的考生,将进行体温复检。复检体温正常者,继续考试;复检仍发热的,将安排到备用隔离考场继续考试,请考生不必过度紧张。

7.考生进入考场前须严格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口罩,考试结束离场时须严格佩戴口罩。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全程佩戴口罩。

8.开考前5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点。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1月24日下午外语科目14:45以后,迟到考生严禁入场参加考试。

9.考生进入考场时,请出示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考试违禁物品检查等。除2B铅笔、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如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

10.考生入场后,请对号入座,并将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准考证号签”旁的桌面上,以便核验。入座后,请在《考生签到表》上签字。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请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不得提前作答或动笔写任何字迹。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

11.请考生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除外)。请考生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凡因答题卡上漏填(涂)、错填(涂)或书写字迹不清等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12.考生在考场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不得传递文具、物品等,不得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垫板带出或传出考场,否则属于考试违规。

13.交卷出考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提前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须在警戒线外安静等待,接到考点广播通知后方可离开考点。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将自己的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依序放在桌面上,并用小木块或小石子压住后,静坐在座位上等候。待监考员清点核对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

14.考试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实时录像,并将实行录像回放审看制度,请考生遵守考场纪律,诚信应考。

15.考试期间,请考生规划好赴考路线,考试当天适当提前出门,避免因迟到耽误考试。请考生注意劳逸结合和饮食卫生,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从容应考。

2021年高考,我国共有8个省首次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分别是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

据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数英三科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这次考试不仅对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未实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而言,也需要特别关注。

此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将对考生有哪些意义?考生又该如何应对?为此,小编进行了相关总结,一起来看!

1

适应性高考,对考生有何意义?

首先,大家应该对这次考试有个基本认知。新高考适应性考试,顾名思义就是新高考的适应性考试,是方向标,是预演,是压力测试。

此次考试成绩不会和高考成绩有关联,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查缺补漏的机会。

调整学习状态

通过这次适应性考试,大家可以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调整备考节奏,为真正的高考打下夯实的基础。

明确院校目标

此次考试后,大家能够了解到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情况,可以对个人定位更清晰,也可对目标院校及时作出调整。

熟悉新高考模式

通过这次“演练”,考生可以熟悉各科考试时长、考试流程、试卷结构和题型难度。

2

如何应对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持续了解新高考相关信息

新高考省份的考生要持续关注新高考改革的信息,快速适应改革变化。对于没有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考生也要密切关注最新动态。

选科要稳重求进

面对新高考,在选科时要稳中求进。影响考生选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的考生想选学得轻松的学科、选学校的优势学科或者选和未来专业相关的学科。

因此,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综合选择。

提前做好生涯规划

建议考生在新高考选科的时候,以生涯规划为导向,以职业对应专业,以专业对应选考科目要求,再结合自己的成绩及擅长科目进行规划。

3

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了解新高考赋分机制

新高考总分由必选科目卷面分+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构成,也就是说只要参加高考,就能获得最低等级的赋分。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成绩的科目,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整体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

所以,考生之间若要拉开差距,重点仍在语、数、外及物理/历史这些科目上。

弄清新高考志愿填报与投档规则

2021年8个省市实行“3+1+2”模式,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计划编制、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等都有重大改革调整。此次适应性考试目的是使考生熟悉考试、志愿填报和高校了解录取的流程及基本方法。

新高考省份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按物理科目组合与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开编制。

相对应的,投档方式也将按物理科目组合与历史科目组合,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在填志愿时将按照“专业(类)+院校”或“院校专业组”的方式进行,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专业(类)+院校

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

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利用好各高校的专业投档线。

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设置,是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高校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院校专业组”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分数计算方式

“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也就是说,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End·

来源:综合福建教育微信、辽宁阳光校园订阅号

美编:杨莉娜

编辑:彭丽程 审核:蔡晨晖

大家都在看

标签: 高考 考试 考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