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父母之爱为什么让易烊千玺觉得自己是个负累

有人问,一个普通家庭最怕的是什么?

有人答:最怕的,是全家人中,有任何一个人患上了癌症。

癌症改变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正如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里由岳云鹏饰演的吴晓昧说的那句话:

"你得病了难,周围的人更难。"

癌症带给病人的,是心理上的巨大恐惧,活着意味着拿钱抵命。而对于家属而言,更是无穷无尽的精神上的折磨与隐痛。

而这部由韩延导演,易烊千玺、刘浩存领衔主演,朱媛媛、高亚麟主演,夏雨特别出演,岳云鹏友情出演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正是借由两组有着相同经历的患癌家庭,所展现出来生活的不易,以及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这是继《滚蛋吧!肿瘤君》之后,韩延导演的又一部回归现实主义题材。

出演癌症少年韦一航的易烊千玺,是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斩获大奖的电影《少年的你》的主要演员之一。

而出演女主角的刘浩存并非新人,她出演的第一部电影《一秒钟》由张艺谋导演,张艺谋曾经表示她将是周冬雨的接班人。

其他主演精湛的演技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夏雨的友情加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父亲的形象。

据说,电影上映三天,票房就直冲10亿,可见观众的认可程度。

可我想说的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除了带给我们心理及泪腺上的冲击,更是引发了人们关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思考。

父母自我牺牲,孩子却不领情

01

韦一航的妈妈原本是单位走在晋升通道上的财务人员,但是在儿子生病后,她便将心思都用在了省钱和"抗癌"这两大主题上。

在停车场,她为了五块钱跟保安绞尽脑汁;

在菜市场,她为了五毛钱跟小贩磨破了嘴皮子;

在路边,她大声训斥乞讨妇女:"你的孩子生病了吗";

在家里,她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抗癌食物排行榜,操心儿子的心理健康……

为了孩子,她从一位极具竞争力的职场女性,"堕落"成了为了五毛钱折腰的市井女性,变得无赖又狡猾,粗俗又鄙陋。

这些,都被儿子看在了眼里。而韦父呢,更展现了一位慈父的超级隐忍与自我奉献。

他在休息时间瞒着家里人开专车,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回到家还要用白色谎言欺骗着孩子;有了胃病舍不得做检查,只自己偷偷地吃止疼药……

韦一航的家庭,正是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家庭,癌症让家庭生活变得拮据,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而韦一航的父母,则是中国最典型的父母,他们吃苦耐劳,为了孩子苦都能吃,什么牺牲都能做。

无独有偶,在电视剧《小欢喜》里也塑造了这样一位极具奉献精神的母亲。

宋倩原本是区重点春风中学的金牌物理老师,可为了即将高考的女儿英子,原本事业有成的她却选择了辞职,只为了有更多精力去照顾女儿的学习与生活。

像他们这样,把孩子视若珍宝,以孩子为重心,失去自我却又极力奉献的家长,不仅存在于影视剧中,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

曾经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82%的家长已经做好了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1/3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尤其是妈妈。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省吃俭用买学区房,可以抛家舍业在学校附近租房,甚至可以继续维持已经没有感情的婚姻。每年高考后所迎来离婚高潮,背后所折射的正是父母的自我牺牲。

说他们伟大吗,确实很伟大。可孩子感激他们吗?

未必。

爱太沉重,我只能以“丧”来抵抗

02

被家长们不惜一切地呵护的孩子们活得怎么样呢?

在家长心里,他们至少应该感恩、应该知足吧。可实际上,这些爱在孩子们的心里,只能感觉到紧紧的压迫。

清楚地记得,在影片的第一幕,韦一航在停车场看着母亲"表演"时,他一脸地不屑,甚至揶揄了妈妈:"你浪费了三分四十二秒……";

当看见妈妈在菜市场为了五毛钱讨价还价时,他站在一旁百无聊奈,却又无处诉说;

当他听见母亲说出"你的孩子生病了吗",他的表情凝重,心中一紧,但很快又成了满脸的不在乎;

当他看见父亲一身疲惫地回到家中时,他心疼而又愧疚,却只能给父亲煮一碗面条,还要假装是自己吃不下的食物,但不久便关起了房门,将这层厚重的爱,隔绝到了房间之外;

因为妈妈的奉献,他不得不听妈妈的话,心中却又极度担心别人说他是妈宝;母亲让他多出去和朋友交流,他勉强去参加了,却忍不住大闹"抗癌"现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韦一航撞见自己的奶奶、爸爸、舅舅在讨论卖房筹钱的时候,他那深深地鞠躬,便是心底最深的愧疚。

在这个家庭里,因为癌症,父母对孩子的珍视和紧张被放大了,继而导致了这种过度的自我牺牲与保护欲,让生过大病、身处青春叛逆期的韦一航喘不过气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他只能蜷缩和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用"丧"来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在《幻想即现实》一书中说:

那些不那么会做父母的人,把自己弄得惨兮兮的。他们在用语言或者行动对孩子说:看,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放弃,等等。

不停强调自己的付出是"自我牺牲型"父母的通病,而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和压力。

他们会因为没达到父母的满意而内疚,会因为努力为实现父母的愿望压抑自己,会失去自我、自我怀疑,最终活成父母的牵线木偶。

活出自我的父亲,让孩子的生命力更强

03

与韦一航的这种生活状态完全相反的,是女主角马小远的乐观。

"活着,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马小远从五岁患上癌症就开始大把大把地吃药,一直到成年。但是她活得完全不像一个癌症患者,她的生活与当下的年轻女孩子并无两样:

参加动漫角色扮演的主题追悼会,对待长辈彬彬有礼又大方,在微博上做直播,在路边的大排档享受啤酒与烧烤。

她,活得自在又充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显然,她在青春期的成长和家庭是分不开的。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而家庭的养育模式也是纯"放养式"的。

马小远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也遗传了癌症。可她的父亲没有因为妻子早亡就顾影自怜,更没有因为孩子生病就自我牺牲,而依然按照自己原有的方式生活着。

马父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工友们玩幼稚的不得了的——"谁先动谁输"的游戏,就算看见了询问两三遍的韦一航,他也没有中止游戏。

当工友憋不住了"先动"了后,那时的他开心地像个40多岁的孩子。

他就像个"老顽童",开朗、豁达又开明,认真地游戏,正常地生活,真真切切地展现着自我,一点儿都看不出他是一位癌症患者的家属。

他把家庭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交给了女儿,甚至会因为抽烟而被女儿呵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或许,正是他那乐天派的生活观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女儿,才让马小远活得比正常人还正常。

她带着韦一航去吃烤串,喝汽水儿;带着韦一航一起在菜市场寻找"大鲨鱼",跑到冷库假装在"南极"……

不得不说,马小远的身体里似乎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充盈着自己,也感染着他人。这跟韦一航动不动就觉得"我还不如去死呢",完全是两个路数。

美国教育部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展了一项名为"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的项目。经过多项调研和采访,他们得到了一组数据,进而得出一个结论:

"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采用哪种教育方法,更能影响孩子。"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并不在意的某个细节或习惯,都会影响孩子以后对于品德性情、行为习惯、人生导向的判断。

父母的自我成长,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

04

在马小远的鼓励下,韦一航那颗冒险家的心脏不断炽热地跳动着。为了实现去青海的旅行,他偷偷做了试药患者,这再一次引发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段餐桌争吵情节后,父亲首先想到的是给儿子送药,怕他漏吃,其次来向韦一航道歉。

静默之间,父子达成了和解。他慢慢地向父母敞开了自我,不断去重新理解父母的努力和难处,也开始不断地审视自我。

在假发店老板吴晓昧离开的散伙饭上,韦一航被一群病友们的情绪感染,也举起拳头,发出"我不怕病魔"的低沉吼叫。

他不再质疑癌症患者为什么要努力展现出向阳生活的姿态,而是放下悲观与绝望,积极地呐喊着拥抱生命。

正是因为有了更强的共情能力,韦一航会为医院门口一位失去女儿的落寞父亲点上一份他熟悉的牛肉饭外卖,会问自己的母亲如果自己去世她要怎么生活。

走向身边的家人,推己及人地与他人共情,感受生命中他者的悲伤,是一个少年与自己和解、与家庭和解的成长探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韦一航成长了,他变得乐观了。

韦一航的父母成长了,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失去,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地忌讳着"死"这个字,而是学会了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他们为儿子录制"失去孩子后的生活",为儿子展现了坚强的自己,也让儿子放下了"无力对抗死亡"的愧疚。

父母的持续学习、自我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没谁能陪孩子一辈子,把好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给孩子,是父母唯一能为孩子做的。

——end——

欢迎小伙伴们,点赞、在看、评论与关注。

特别说明:图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人联系,本人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

《猫海盗》|逐梦路上的险与恶,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永远的精神财富

《妈妈的勇气》:普通家庭也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本学霸养成攻略请您收下

《写诗真好玩》|干货收藏,这样教孩子写诗,给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