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女生每月4000元生活费,引发网友热议,妈妈一句话引人深思

你觉得大一女生,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更合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经济条件都是导致生活费水平不同的因素。但要说一个月4000元生活费,我还是觉得太多了。

前段时间,一位大一女生在网上晒出了妈妈给她转账的截图,关于生活费的金额,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还被指“过分”。

大一女生每月4000元生活费,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大一女生晒出的截图显示,她每个月的生活费是4000元,这相比国内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多的不是一点两点了。

有网友觉得:就算再有钱,也应该注意勤俭节约吧,这么多生活费就不怕孩子学坏吗?

也有网友说:父母这是在溺爱孩子,传统美德都忘了吗?

还有网友说:这太“过分”了,试问这位大学生毕业后月薪能达到4000不?能养活自己不?

但却有网友觉得:给多少钱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其他人就别多管闲事啦。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大一女生妈妈的耳朵里,妈妈的一句话引人深思:希望通过充足的生活费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原来这位大学生的家庭并不是特别富裕,刚上大学这几个月,担心孩子在外会畏手畏脚,所以就多给一些生活费,也已经与孩子达成一致,后续会渐渐降低生活费,帮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笔者想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从《陈情令》蓝湛的口中,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一个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妄自评判。希望同学们也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妄下评论。

但网友关于一个月4000块钱生活费引发热议,初衷也都是为了这位大一女生好,担心她会因此变得懒惰虚荣,甚至会影响学业。但人家妈妈是早有打算的,也是很懂得教育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学生生活费标准和去向

大学生的生活费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据统计,生活费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比约为8.88%,占比最低;而生活费在1500-2500元之间的占比人数最多,约为28.65%。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从高校所在城市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地区,消费水平在国内是最高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标准也是最高的,其中北京地区高达2445元/月。

大学生的生活费去向主要有社交娱乐、其他视频、形象消费、生活用品等。男女生根据性别不同,主要消费去向也有所不同,比如女生的形象消费指出就明显高于男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应根据哪些因素,决定大学生的生活费?

因素一,家庭条件,量力而行。家长习惯性对子女无私奉献,很理解爱子心切的心情。可大学生已经成年,有义务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如果经济条件有限,理应少拿生活费。

因素二,高校周边消费水平。大学生校园的消费水平一般都不高,但校园周边的消费水平并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决定生活费多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素三,高中阶段消费观念。在高中阶段,其实很多同学就已经处于“半自理”的生活阶段了,如果这个时期消费比较高,上了大学很难一下就控制住。

因素四,大学生的专业性质。不同专业的花费不同,不同专业的课程难度也不同。比如医学专业生,基本没什么时间去勤工俭学,就多给一些生活费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素五,大学生性格问题。有些大学生比较自卑,缺乏安全感,那刚离家阶段,就需要多给一些生活费“壮胆”了,但为了他们不“学坏”,家长要适当调节生活费,看管生活费去向。

严进严出是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大学时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一点,树立远大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不忘按时支付生活费用,同学们千万不要辜负了父母培养自己的用心,好好学习,争取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报答父母。

第二点,勤动脑,适当钻牛角尖。本科阶段的学习难度并不小,想毕业是容易的,但想要学得精细可就难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精益求精,即便之后不准备考研,对就业也有好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点,多动手,跟紧老师教学脚步。大学老师的能力可不是盖的,如果能在上学期间跟上老师的教学脚步,多动手,在适当地参与到老师的教研工作中,那毕业后必定会脱颖而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