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建成5个学区!

展望十四五

到2021年,建成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区5个学区,学区化治理全面铺开;到2025年,学区化治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形成多元治理、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

到2025年,集团化办学至少覆盖全区60%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持续扩大,教育质量结构和点位布局更加合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

成都高新区将

全面推进学校学区化治理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创新高新特色集团化办学模式

整体提升区域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水平。

施学区化治理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近日印发《关于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成都高新区的“学区”是将社区治理的理论范式、实践逻辑、技术手段植入教育治理中,通过划分不同的学区,构建校区、社区、园区融合的教育发展治理新模式。

五年发展目标

到2021年,逐步建成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区等5个学区,学区化治理全面铺开;

到2022年,学区化治理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到2025年,学区化治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形成多元治理、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

通过整合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资源,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资源互联互享,形成‘校区、社区、园区’多元共治和‘家、校、社、企’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同时,促进学校场馆、课程、师资等资源共建共享,帮扶学区内相对薄弱学校发展,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进而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优质教育。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

五大学区

芳草肖家河学区

东、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昆线以北,一环路以南。

站南学区:

东至锦江区交界处,西至武侯区交界处,成都绕城高速以北,成昆线以南。

大源学区:

西至双流区交界处,南至天府新区、双流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西,成都绕城高速以南。

中和学区:

东至锦江区、 天府新区交界处,天府大道以东,成都绕城高速以南。

西区学区:

整个高新西区范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级学区治理体系

成都高新区将通过推进学区化治理,整合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资源,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资源互联互享。结合实际组建多元共治的法治化、民主化管理机构,实行区级统筹协调下的自主治理模式,以学区为单元设置学区理事会、学区管理中心和督学责任区。

▶ 学区理事会

高新区教育部门、学区范围属地街道(社区)和学校及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发展治理的议事协调机构。

学区管理中心

学区管理中心是由高新区教育部门授权、 接受学区理事会指导的学区非正式管理机构。

督学责任区

组建芳草肖家河、站南、大源、中和、西区五个督学责任区,负责对督学责任区内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深化集团化办学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印发《成都高新区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按照“龙头学校+新优学校”“龙头学校+新建学校”“龙头学校+ 薄弱学校”等模式,将一所龙头校(总校)和若干所成员校(校区、 校部)构建为多样态的教育集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年发展目标

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一集团一特色”的策略,从 2020 年起,稳步组建电子科大实验中学、石室天府中学、玉林中学、中和中学、墨池书院、成都天府实验中学、银都、梓州学校、金苹果等教育集团。

到2025年

集团化办学至少覆盖全区 60%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持续扩大,教育质量结构和点位布局更加合理;

新培育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0所,一批知名教育品牌在全省范围内溢出效应持续增强;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新模式”全面成型,主动适应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城市高品质提升需求的高质量集团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具体实施计划:

2021年,组建2-4个教育集团,集团新培育新优质学校3-4所,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

2022年,组建2-3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

2023年,组建2个教育集团,集团新培育新优质学校3-4所,新培育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集团化办学有效拓展。

2024年,组建1-2个教育集团,集团新培育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集团化办学优质运行。

2025年,推动区属学校与成熟的教育集团探索组建1个教育共同体,集团新培育新优质学校3-4所,集团化办学向服务全域优质提质升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优质资源“动”起来

学生共育

以学段衔接为纵线,探索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融合贯通,在培养目标、育人载体、特长发展等方面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以成员共建为横线,通过学生走班、远程互动、项目学习等方式,推进龙头校(总校)与成员校(校区、校部)在育人活动、教育资源、发展成果等方面共建共享。

师资共培

健全教育集团内跨校的挂职锻炼、顶岗工作、走教兼课、跟岗培训等互派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动态配置。

依托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学科实训基地等载体,瞄准优青教师、校级后备干部、名师学带等对象,积极开展对口交流、师徒结对、业务指导、联校研训等研培活动。

课程共建

统筹龙头校(总校) 的课程建设优势,加强对成员校(校区、校部)在课程规划、研发实施、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打造文化游学、绿道品学、产业研学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路线,实现课程质量同提高。

特色共创

按照“集团+一流高校”“集团+高科名企”“集团+产业园区”“集团+科研院所”等合作模式,导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校地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家校共育。

充分发挥龙头校(总校) 的品牌辐射引领与合成再造功能,将教育集团建设成高新教育的优级“孵化器”,不断培育生成一批新的优质教育品牌,扩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智慧共享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借力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研发教育集团网络平台。

促进集团各学校在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方面实现在线预约和线下开放,在课堂生成、课程推送、项目互联等方面实现在线的共建和共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推进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更好地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

和城市品质提升。

来源:成都高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