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拿来装点教学楼、办展览、做项目,宁大科院项目驱动式教学促成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宋超 孙佳韵 摄影 韩远

异彩纷呈的包装设计、工整严谨的建筑设计、色彩丰富的陶艺设计……日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学生的3000余件期末作业,将教学楼“装饰”一新。

正值期末,学生们将自己过去一学期中从导师工作室里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展现出来。

不仅有校内展览,一批优秀的作业还走进宁波鄞江中学。

设计艺术学院大一学生们创作的100余幅“表象研究”与“形态解析”的课题作业正作为高中艺考生们学习观摩的对象进行展示。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艺术教育中从基础训练到专业思维转变的训练过程,对高中的艺考生来说很有参考意义。” 宁大科院设计艺术学院相关负责老师介绍说,这是该学院第一次组织大一年级学生走出去“办展”,并将陆续走向省内其他中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将“办展”作为艺术类专业检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这个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四年的大学生涯,已成为惯例。每学期布置作业展,并接受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各工作室负责人的考核评议,年中布置优秀毕业作品展,面向社会大众展示人才培养的成果。

不仅学生办展,教师也利用办展来展示师资水平。每年年底,学校都有举办校内教师作品展,而且在宁波市内艺术类展馆,也会不定期举行教师个人作品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期末作业展览中,记者看到了一组名为“无寂之境”的茶室改造方案。这是环境设计专业2018级王意涵同学为慈溪市筋竹村设计的方案。

“去年,我的导师与筋竹村达成合作要改造茶室,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老师的指导,我用新学的建筑分析法则对作品进行了分解重组来展现。” 王意涵说,这组方案已开始下一步对接。

本次作业展览中,来自于实际项目的作品不在少数,这种“项目驱动式教学”正是设计艺术学院的教学特色。教师将社会实际需求的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变“学习”为“实战”,提前接受市场的检验。

而在平时,学生的课程教学与课余练习都在固定的导师工作室里进行,导师从早到晚呆在工作室,带领学生快速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宁大科院设计艺术学院共有19个工作室,包括5个国际名师工作室和14个专业导师工作室。

“实际上,工作室就是学校为我们搭建的一个实践平台,在这里提前有了职场状态。” 王意涵同学说出了该学院众多学子的共同感受。

毛碧莲老师引进的舟山渔港海鲜罐头包装设计项目;楼文青老师引进的慈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logo设计项目……许多学生作品展中出现的元素或许就是下一个经常印入眼帘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实际项目,大学生不仅检验了自己的学习程度,也通过尝试进行市场营销,找到发展定位,提前适应社会竞争,提升就业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