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却拿不到奖学金,大学成绩到底和什么相关

努力学习一学期,自认为实力很强,可是成绩出来后却很不理想,竟然和寝室不好好上学的同学差不多,真是让人气愤。拿不到奖学金,我要怎么回家向父母交待呢?

先来看看大学生关于期末成绩的吐槽: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却没法拿到奖学金?

我的实力在班上数一数二,为什么我的期末成绩总分排不到前几名?

我怎么也想不通我竟然会挂科,苍天,谁告诉我答案?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孙小荷

大三英语系学生,家境贫寒,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上高中,小荷每年需要花费父母近四万元,加上弟弟也花费不少,因此家庭经济负担很重。

小荷是个懂事上进的孩子,自入大学以来,她学习非常努力,一是想拿奖学金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是还想深造考一个“985工程”大学的研究生。

她性格内向,但每天都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英语听力、口语、翻译等各方面都非常突出,但小荷性格非常内向,因为脖子上有一小块胎记而耿耿于怀,总觉得自己很丑,日常走路都是低着头,很少和人打交道,上课非必要从不发言,明明知道老师提问的答案,也从不回答,只知道一味的读书学习。

成绩出来后她愤愤不平:我室友卷面成绩55分,平时分高,最终成绩能有76分。而我的卷面成绩75分,最终成绩才80来分。专业课我背得要死才90来分,结果别人靠平时分,很容易就得了90分。学校的成绩评定为什么这么水?

彭小丽

大二学生,大一的时候初入大学,以为大学真的和高中老师说的天堂般浪漫好玩,以为别的同学也像她一样上课玩手机就过去了,结果第一年的两个学期都有两门课程不及格。

她痛定思痛,大二这学期从开学就比以前努力,虽然感觉考试题有点难,但考后和同学们对答案,觉得和她们考得差不多,应该不会挂科,可是她在回家的火车上就在班级群看到自己又挂科一门的消息,而且那个科目只挂了两人,她就是其中之一,她不明白,明明和别人差不多啊,为什么挂科的总是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有了疑问,大学成绩到底是怎么评定的呢?和什么相关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成绩构成解读:

一、大学期末成绩不等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大学期末成绩和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再也不由单纯的试卷分数决定,而是试卷分和平时分的统一。试卷分数就是期末考试的卷面分,平时成绩则来源于本学期该生在本门课程中的综合表现。

两种成绩的权重视科目而定,比如重要的专业课程,往往规定考试分占70%,平时分占30%左右,公共考查开卷考试科目,往往平时分能占到50%,甚至更多,平时分一般包括上课发言,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活动参与等等,这些一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会讲清楚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多数大学要求学生班级成绩呈正态分布

什么是呈正态分布,通俗的讲,就是优秀率和挂科率要很低,中间及中上成绩要占绝大多数。按照这个要求,老师们就必须控制优秀和挂科学生的人数。

也就是,一个班优秀成绩不能太多,一个班总要有那么一两个人不及格,即使所有的同学都不差。其理论当然是人群中总是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优秀的,总有一小部分人再优秀比起同等班级的人来说总体表现总是相差那么一点点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老师们没办法,只能优中选优定优秀,因此就出现你明明觉得自己和某个人差不多,可是却硬是差了那么几分没达到优秀。

也有可能阅卷老师发现全班同学的卷面题都答得不错,也许是试卷太容易了,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成绩呈正态分布只好将学生的平时成绩整体下调,在这种情况下,往年挂科的学生就比较危险。

结语:现代大学不是古代纯粹的象牙塔,是一个半社会性质的机构,大学希望培养出来的是既专业又具有高情商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书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