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的孩子成为普通人?你的维持现状,可能是别人的终生梦想

“普通人”这个词,在不同人口中含义不同。今天看了储殷教授的一个视频,了解到清华大学一个刘教授的演讲。在演讲中,刘教授表示自己的孩子“将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刘教授所谓的普通人,和普通人所理解的普通人,就不一样。

储殷教授对此评价说,清华教授和人大教授(刘教授丈夫)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普通人。储殷教授挑明,刘教授所谓的成为普通人,其实意思是“维持现状”,并指出,刘教授们的维持现状,可能是别人的终生梦想。

我非常认可储殷教授的这句话。的确如此,清华教授和人大教授的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怎么会成为真正的普通人?刘教授口中所谓的普通人,绝不是快递小哥、卖菜阿姨,人家怎么着也得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普通人所说的普通人不是一个阶层。

古时候,教育是普通人实现阶层上升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在今天,教育依然是普通人、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所在。什么快乐成长啦,全面发展啦,挂在教育专家的嘴边,与人们选择教育的目的关系不大。

尽管教育制度在努力追求公平,但是由于贫富分化与阶层固化,在表面公平的教育制度之外,已经不可阻挡地滋生出各种各样的不公平。金钱、地位和关系,不仅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享受特别政策。而这些,普通家庭拼尽全力也只能望洋兴叹。

寒门难出贵子,成为这个时代最广泛的感慨与最无助的叹息。诚然,现在寒门的孩子很多不似从前那般努力,穷孩富养造就太多的懒惰虫,但是在相对较差的教育环境里,个人的努力又能走多远呢?真正能鲤鱼跳龙门的,也就极少数几个天赋异禀的孩子。

所以,储殷教授评论得很对,刘教授说自己孩子将要成为的“普通人”,是相对于父母而言的保持现状,人家感叹的练钢琴苦,对于社会上真正的普通大众来说,其实是不敢奢望的幸福。

记得早些年,一篇题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发亿万网友共鸣热议。作者用自己十几年的经历揭示了寒门通过努力要改变命运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以及改变后那种矛盾对立的复杂心境。

这篇文章如今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今天,真正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能通过18年的奋斗,与刘教授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吗?时代如此,不由人不悲观。

当然了,不管怎样,我们仍然要高举发愤图强的旗帜,高喊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高标准烹调各种励志的鸡汤,不然还能怎样?总不能直接就趴下。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有力量的一个词,就是“希望”。在希望中活,直至希望破灭。

不管刘教授们是谦虚的傲慢,还是傲慢的谦虚,其实都与真正的普通人无关。她的保持现状,真正的普通人可能也未必以之为梦想,毕竟对于真正的普通人来说,这个梦想也是太高了。

真正的普通人,最讲求实际,上学就是为了未来的一日三餐,并尽量提高这一日三餐的质量。明智的人,不会去和高不可攀的人比,真正普通人的奋斗,不是为了和社会上层坐到一起喝咖啡。

标签: 清华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