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有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读得越多越好。时代在变化,思想也要变化。

一. 首先要了解读书的目的

1. 就个人而言,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开阔视野,有可能让自己在社会上处于优势地位,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

2. 就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母以子为荣。子女读书多将来在社会上混得好的机会就大,进而家长老了跟着子女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3. 就国家而言,读书可以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强大才有资格讲国际和平,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站在教育的角度,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让国民掌握基本的生存知识、培养国民自学的能力、培养国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其次要了解读书的内容与读书多或没读书的界线。

a. 在我们中国古代读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词与对联,励害的可以写故事和小说。古代读书的目的主要是考取功名,一旦落榜则百无一用是书生。

b. 我们现在读书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医学,法学,会计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外语等纳入了读书的范围。我们现在讲的读书与古代讲的读书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c. 究竟读了多少书才算读书人?这要根据时代的不同来划分。1980年以前,能读普通文章,能写几个汉字,就可以算读书人了。1980年至2000年之间,读了中学,也可以算读书人了。现在2019年要读了大学才算读书人了。也就是说读书人是个相对性的概念。

三. 其三要了解目前读书的作用

A. 读书人升职空间大。高级别的公务员,教师,医师,工程师等都需要学历为前提条件。

B. 社会高薪职业大部分是读书人。奖金拿得多的大部分是读书人。读书人才有掌握技术或管理的能力。我会搬砖,但每个人都会搬砖,那搬砖再苦,工资也高不了。我不干,别人干。你干得了,别人干不了,你拿高工资的机会就大。有些重视文化水平的公司,每月都有点儿学历补贴。

C. 读书人创业成功的机率高。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首富级别的人物,大部分是大学生。

D. 有的读书人60岁后价值仍然很大,没读书的人60岁以后创造价值的能力低下。在其他条件都差不都的情况下,就是有读书与没读书的差别,他们的人生在40岁左右就会明显地拉开距离。

E. 读书人思想不容易衍腐。衍腐包括信神信鬼,自以为是,妄加指责,得理不饶人,钻牛角尖等。

四. 其四要了解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

1. 社会关系对读书无用的侧面影响。比如我苦读十年书,努力拿工资。他读一年书,结果他娶了个身价上亿的老婆。两者就相差万里了。但读书多的人更有机会得到社会关系的照顾。今年社会出来一个很有名的问题:“几代人的努力岂能败给你十年寒窗?”首先几代人努力的精神要得到肯定,而且要承认家庭条件好,人生起步高,是一种实力。但不能认为家庭条件好,就表示能力比别人强。

2. 父母眼光短浅的影响。少数父母把给子女读书当作是一种投资。子女毕业后,父母就急于收回成本。一但子女达不到父母预期的愿望,父母就会由希望变失望,宣传读书无用论。

3. 国民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一些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认为读了书就应该要比别人强。大学生的数量多了,竞争激烈,大学生暂时混得不理想很正常。不过大学生目前仍然是国家高素质群体。不要认为读了书的人就应该要当官、坐办公室、当管理员等,时代在变化,思想也要变化。

4. 社会浮夸风对读书无用论也有影响。这个万多块一月,那个十多万块一月。而事实上很多是浮夸出来的。给人的印象是五六千一月的大学生没什公卵用。实际上目前中国月平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大约有6亿人。中国目前14亿人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3300元。

5. 没读书人的人生黄金期给人产生错觉。他18岁打工两年了,包里有几千块钱。我18岁还在读书,还在用父母的钱。相比一下,眼光短浅的人就会认为读书没用。没读书人的黄金期大约在18至28岁之间。读书人的黄金期大约在25至55之间,厉害一些的55岁以后身价猛增,像一些科学家、政府高官等。

6. 心理虚伪对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的人他心里知道读书有用,但条件不足,自己没读书或后代没读书,他就用读书无用论来安慰自己。抓住读书人的缺点就到处宣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其五结论。

整体上来讲读书是有用的。不同的人不能随意相比较。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社会与农耕社会的交替时期,社会思想的进步暂时跟不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化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文中图片可以看出,植物想要活着也是不容易的。

这篇文章不是看不起没读书的人。人与人之间,在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普通人过贵气的普通日子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收入高的人职业压力大,普通人职业压力小。

读书真的有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读得越多越好。“书呆子”,真的有这个说法。书呆子指的是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自以为会背几首古诗就不肯干活。作为父母而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去培养子女。作为国家而言也没有必要对大学本科以后的教育投入太大。像屠幼幼、莫言、袁隆平等人,他们都没有博士学历,就证明了这个问题。作为学生而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家庭条件,自己的学业不能超出家庭的经济实力。

标签: 学历 大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