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得越久发育越快?医生:别传达错误信号,睡太久可并非好事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就在昨天,后台收到了一位宝妈的私信求助:

“我家宝宝现在已经6个月了,我家婆婆总是说,孩子还小,越睡得久发育越好。每天喂完孩子就哄着孩子睡觉,孩子一天起码得睡十多个小时,整个人都是恹恹的。”

“孩子睡这么久真的科学吗?”

孩子一睡就是一整天,真的不会影响发育吗?

相信这不是这一位宝妈的共同疑问。其实这个疑问的答案就在父母身边。父母不妨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过睡眠时间过长的经历。在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大脑是不是会产生昏昏沉沉的不适感?

实际上,对于宝宝也是这样。如果宝宝睡得时间过长,宝宝的大脑细胞会长时间处于“休息”的状态,不光会让宝宝感受到不适,还会大大延缓宝宝大脑的发育进程

至于一些老辈人想的“睡得越久发育越快”更是偷换了适度睡眠和过度睡眠的概念。反而会影响到宝宝身体的正常发育。

“过度睡眠”和“适度睡眠”,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对宝宝影响不容小视

▼什么叫“适度睡眠”?什么叫“过度睡眠”?

想要只知道“适度睡眠”和“过度睡眠”的真正区别,父母首先要了解宝宝睡觉的真正目的。有的宝妈可能会说,困了就睡,多简单的道理,这还用了解吗

答案是:必须要。

睡眠不仅仅是大脑和身体的一种短暂的修整,更是囊括了记忆、情绪、情感的统一体全体“补充能量”的过程。同时,大脑和身体在睡眠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充能,帮助身体的进一步发育。

当然,这里的睡眠是有“时间限制”的,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睡眠对身体恢复能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睡眠会带给宝宝负面作用,出现“越睡越累”的情况。

生理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为“睡醉”,意思是说,过量的睡眠会像酒精一样,对身体产生麻痹效果,从而导致越睡越困。

超过一定时间限制的睡眠也就被称为“过度睡眠”。

▼“过度睡眠”的这些危害,宝妈最好提前知道

一般来说,宝宝的优质睡眠都集中在晚上。换句话来说,如果宝宝出现了“过度睡眠”的情况,那只能是因为一种原因,那就是白天睡得太长了。

这种“过度睡眠”对宝宝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影响晚上的正常休息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例子:

睡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小家伙,一到晚上就开始活力四射,不熬到十一二点根本就没有困意。即使宝爸宝妈双眼早已经开始了打架,小家伙还是蹦蹦跳跳得像个“小魔鬼。”

这其实就是每天白天睡得时间过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2)侵占清醒时间——宝宝没时间进行认知、模仿等活动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曾经指出:

过量的睡眠会侵占宝宝的成长机会。这种成长其实不只是指身体结构的发育,更多的是孩子情绪、学习等综合能力的发育。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就拿2个月的宝宝来说,这些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高达15~18个小时,每次睡醒的时间却只有1.5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宝宝要完成俯卧、翻身练习以及吃饭上厕所,时间原本就是紧巴巴的。

如果再延长宝宝的睡眠时间,宝宝基本上丧失了基础练习的最好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宝宝每天白天应该睡多久才能满足需求?这些睡眠秘密宝妈要提前知道

针对这个问题,专家根据宝宝的年龄做出了精准的划分,只要能按照这个《婴幼儿国际睡眠标准》执行,大多数宝宝都能保证高效的“适量睡眠”。

《婴幼儿国际睡眠标准》指出,宝宝的睡眠标准根据年龄可以划分为五个时间段:

●0~3月龄的宝宝

白天睡3~5次,每次2~3小时,总共在7~9小时内,最好别超过9小时。

●3~8月龄的宝宝

白天睡眠分早中晚三次。其中早觉40分钟,午觉2小时,黄昏时睡觉别超过40分钟。

●8月龄~1岁的宝宝

白天一共睡两次,上午下午睡觉时间均不得超过2小时。

●1岁~2岁的宝宝

白天睡觉1~2小时,下午睡觉时间别超过2小时。

●2岁~5岁的宝宝

白天睡觉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小时,且以午睡效果最佳。

在这个过程中,宝妈可以灵活掌握宝宝每天白天睡觉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是在手机上建立一个宝宝每天睡觉时间的表格,准确记录宝宝每天白天的睡眠时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在某段时间出现了宝宝晚上精神旺盛的情况,这说明应该适当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从而保证宝宝身体的高效发育。

不想让宝宝在白天睡得太久,宝妈不妨注意一下这些睡眠小技巧

1)根据宝宝的月龄,在国际标准的指导下安排宝宝的睡眠

宝妈首先要明确一点,宝宝的睡眠绝对不是睡得越长越好,相反, 过量的睡眠不光不能起到帮助效果,反而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发育。这就要求父母要学会根据宝宝的月龄,合理安排宝宝的时间时间。

宝妈不妨为宝宝睡醒后的清醒时刻为宝宝安排适当的练习计划。比如和宝宝的互动,喂奶等,通过增强互动性,让宝宝逐渐习惯睡醒后的活动,而不是睡醒后还是昏昏欲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

不能否认的是,人的身体内部同样存在着“睡眠周期”

研究表明,人脑中的下丘脑聚集着一堆细胞,这些细胞在接收到光源后,会产生一种信号,来“告知”其他细胞该起床了。如果没有接收到光信号。下丘脑细胞还会默认应该处于睡眠状态。

这就给父母提了一个醒。如果想让孩子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不妨为宝宝营造一种偏暗的环境。等到宝宝该睡醒之前,提前为宝宝打开窗帘,让宝宝感受到阳光,从而帮助宝宝的大脑机制恢复工作。

当然这里的阳光不应该过强,避免对宝宝的身体造成灼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学会“提前唤醒”

如果宝妈发现宝宝确实出现了长时间睡眠的情况,不妨尝试着主动将宝宝叫醒。当然这种叫醒需要技巧。过于直接地将宝宝喊醒,反而会让宝宝“不开心”。

父母不妨在宝宝的睡眠环境中添加一些自然声音。如大人的说话声,开门声等,在阳光的帮助下,让宝宝自然唤醒。当宝宝习惯了在自然声中醒来后,父母再想避免宝宝睡太久也就更容易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