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绝对是父母最脑壳痛的事情之一。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一点就会绞尽脑汁地让多吃上两口饭,仿佛吃得多了自然也就高了。
C爸明确地告诉大家:“吃得多就一定长得高”这个理念,从源头就是错的!
不止如此,吃的太甜,饮食结构单一,钙摄入不足,都可能是导致宝宝长不高的“元凶”。可能影响身高的原因:
一、吃的太饱
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吃得足够多,足够饱,才有可能长高。
家有小娃,更是认为:能吃是福。
比如CC奶奶,就喜欢看孩子们吃东西,恨不得让俩娃一刻都不停,能吃才能长嘛!
但,真相,可能事与愿违。
有研究显示,适当饥饿的前提下,脑垂体会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来促进骨骼的增长。
吃太撑、一直吃,胰腺就会分泌过多胰岛素来帮助处理进食后升高的血糖,而研究发现,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生长激素的重要性咱们写过多次了,如果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障碍,最直接、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长!不!高!
所以,不要一刻不停地投喂,也不要觉得顿顿都吃撑才是好事,适当的空腹会让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尤其是睡前3小时,不要吃过饱,尤其是不要吃高碳水化合物,否则有可能影响夜间生长激素分泌。
嗯,马无夜草不肥没错,可没说马无夜草不高啊……
二、糖分摄入过多
摄入过量糖分,也会刺激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现在孩子明里暗里糖分摄入都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糖”,像巧克力、糖果这类明目张胆的糖咱就不说了,C爸尤其提醒下“隐形糖”的摄入。
比如,孩子们常吃的酸奶、乳酸菌、薯片、零食隐形糖含量都是很高的。
还有一些富含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的食品,虽然没有单独标示糖含量,但从营养成分表中就能看出:“碳水化合物”越高,预示着它的含糖量越高。
比如薯片:
甚至每天给娃吃的早餐,都可能糖分超标:
比如常见的:
01豆浆+油条
早上来一杯热乎乎的豆浆,再来一根酥脆的油条,简直幸福感爆棚,愉快的一天就此开始了。
但很多家长担心豆浆没有味道,孩子不爱喝,总是加很多糖进去。
加了糖的豆浆真的是比不加糖的要好喝一百倍,但对于娃来说一天的糖分可能在早上就超标了!
油条就更不用说了,经过油炸会吸入大量的脂肪,变成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中显示:油条的脂肪含量高达17.6%!
02面包+果汁
这份CP,将是糖分超标的双料搭配。
像蛋糕、饼干、面包什么的很容易买到高糖的,糖分自然不少。
水果榨成汁后,营养元素和膳食纤维大大流失,不溶于水的那些膳食纤维和钙、镁、铁等矿物质都被留在了丢弃的果渣里。
果汁里剩下的绝对是高糖高热量的浓缩体。
那么如果长期喝的话,龋齿,肥胖还会远吗?
倒不如直接吃新鲜水果来得实在呢!
三、饮食结构单一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中国有3亿人都存在因营养结构失衡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
如果长期缺少某一种必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即我们说的营养不良,世界卫生组织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隐形饥饿”。
还拿早餐举例,列举营养结构失衡的几个典型:
01
许多爷爷奶奶觉得馒头、面条、粥才是王道,所以平时做的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谷物)占了主要比例,而蛋白质(肉类、牛奶)、蔬菜水果的比例却偏低。
错误示范:白粥+小菜
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就提到过早餐喝粥的问题。
其原话是“孩子早上应吃鸡蛋、牛奶、三明治等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早上不许吃粥。”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炸锅。
但,他所言也不无道理。
从营养成分可以看出,普通的大米粥,大部分含量是水和碳水化合物,而孩子所需要的蛋白质、钙质、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非常低。
过多的白米饭、面条、白粥等食物,营养并不丰富还很占肚子,即使孩子每天吃一大碗的白粥,也是能量密度低,营养不够。
而且粥摄入太多,就只能压缩其他空间,想要获得全面充足的营养,也就难以实现了。
如果一定要吃粥,记得添加足够的食材让营养更丰富哦,诸如:肉末、粗粮、蔬菜…...
02
许多年轻父母觉得碳水化合物没营养,要来就给娃来高蛋白。
错误示范:牛奶+鸡蛋
很多人觉得牛奶和鸡蛋是最完美的早餐,其实并不完全是。
蛋白质只有在碳水化合物提供充足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它应有的功能,否则会被优先当作热量而消耗掉,产生浪费。
牛奶和鸡蛋虽说提供了足量的蛋白质和钙质,但是没有摄入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这样就相当于白吃了。
所以,早餐除了牛奶和鸡蛋外还需要另外加上碳水化合物。像燕麦、面包、包子等都是可以的。
03
年轻父母自己不想长胖,整体家庭饮食结构偏素,以蔬菜、水果为主,但娃不能吃到更多的肉类。
错误示范:蔬菜沙拉+面包
木有肉、没有高蛋白,变胖倒是没什么机会了,但与此同时也错失了肉类中富含的吸收率超高的铁、优质的蛋白质、多种脂肪酸、锌等营养素。
长期不吃肉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危害宝宝健康。
怎么吃,才不耽误孩子长高?
说了这么多不能吃,究竟给娃吃啥好呢?
孩子的胃口就那么小,吃什么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用低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占据了宝宝的胃(比如白粥),他们就失去了吸收更多营养的机会,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美国膳食指南指出,宝宝的食物,更推荐营养密度高的食品,在同等营养的前提下,热量和钠含量越低,“营养密度”(nutrientdensity)就越高。
合格的饮食公式应该是:主食+肉蛋类+蔬果+奶
一顿营养充足的饮食,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类及以上的食物:
01谷物类及薯类食物
帮助孩子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能量。代表:包子、杂粮粥、红薯、玉米、全麦食物等。
02鱼禽肉蛋类
帮助孩子摄入优质蛋白质。代表:水煮蛋、鱼、虾、牛肉、鸡肉、羊肉等。
03奶和奶制品
帮助孩子摄入钙,人体自身不能生成钙,要想补钙的话,就得靠外界的补充。代表: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等
04新鲜的蔬菜水果
帮助孩子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调节人体代谢,促进营养吸收。
代表:蔬果最好的搭配结构是不管什么颜色、什么种类,每天至少吃5种蔬果比较好。
下面这张图大体可以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搭配:强烈建议大家保存,可以打印出来贴冰箱上~
妈妈们对照表中所示,大概就能看出自己孩子饮食的均衡程度,然后适当调整。
比如我家,奶奶爱吃蔬菜不爱吃肉、爱喝粥不爱喝奶,按照她的饮食习惯做出来的饭菜,CC饮食中谷类、薯类、豆类(表现为粥和主食)都没有问题,但是奶类和肉禽鱼类就满足不了每日所需供应。
后来我们就针对性的改变了饮食结构,晚餐其中一个素菜改为鱼或肉,把早餐的粥改为奶。
对了,宝宝想要长高,一定不要忘记喝奶,奶是补充钙最便利、最主要的来源。很多不习惯喝奶的家庭,2岁断奶之后,就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想要长高,自然就变难了。
1--2岁,每天需要保持400--600ml的奶量。
2-6岁,每日需要保持约300~400ml。
6岁以上,每日约300ml。(喝奶的同时别忘了补充维生素D)
“吃好、长高”是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愿景,但,只有明白了背后的原理,才不会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