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制加入教育体系,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下面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家庭都发生过。

“妈妈,我想玩会游戏再写作业!”

“只允许玩十分钟啊,玩完了赶紧写作业!”

“嗯嗯,我就只玩几分钟。”

当听到孩子在学习前发出的游戏请求,你会怎么做?

教育是严谨的,游戏是不利于学习的,这应该是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玩物丧志”,游戏跟学习,也常常被认为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概念。

此前,有国际教育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传统教育在帮助无数学子改变命运的同时,也将许多孩子的思维束缚在八股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逐渐开始逃避学习这件事情。

那么,短短几分钟的游戏,为什么就能带给孩子带来满足?

有家长认为,游戏是阻碍孩子们学习的糖果诱惑,占用了孩子们本应花费在学习上的宝贵时间。

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游戏也可以作为一种促进孩子学习的手段,游戏中画面、剧情设置、机制等,都能够给孩子带来思考与提升。

实际上,游戏里有很多可学习之处常常被忽略:

游戏中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和规则设定,让参与者可以轻松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设定,大范围地感知着外界;

多人组队的形式,促进玩家学习如何与更多人进行沟通、团结协作、友好竞争,培养玩家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不断递进的任务难度训练玩家快速反应的能力。每个人都喜欢有趣的活动,游戏里即时反馈的机制,刺激着玩家持续、愉悦地进行游戏。

我们每做出一个选择都要为之负责。在现实中,作出的选择一旦出错很难挽回,没有试错机会。而在游戏中常常有多次机会去不断总结与补充,不断优化完善。

当学习一个语法,要经过多次的讲解与背诵练习,放到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应用,最终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游戏具有练习的优势。

以iEnglish(全称: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中ETP版块(全称:English Through Pictures)为例,ETP版块是iEnglish内构建的游戏学习版块,通过听到的单词和看到的提示图片,在游戏的画面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ETP版块做到了音、形、义三者的结合,通过声音信号不断刺激着听觉系统,实物的图片从视觉上与之匹配,将听到的单词与实际画面对应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可理解”的画面,实现精准对应,也让孩子在游戏趣味中高效掌握大量词汇。

追求趣味是人类的天性,兴趣对孩子来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欲让其飞翔,先放其自由,兴趣永远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力。

游戏化教育,趣味性学习,游戏机制到底该不该加入教育体系?

欢迎各位在下方讨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标签: 教育 英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