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遇“尴尬”?多所985名校第1年就没招满,原因为何?

文/美美教育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考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现如今高考模式也多种多样,而今年高考中最为“火爆”的一个词就是强基计划。

相信今年的很多考生和家长们都已经对这个词会有所了解了,今年也是取消自主招生,改为强基计划的第一年。

什么是“强基计划”?

简单的说,强基计划就是2020年开始,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是基础学科拔尖的优秀人才,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学等专业领域进行试点招生。

而招收的优秀学生中主要分为2点:

第1:高考成绩优异

在全国统一的高考中,考生成绩在本省一本分数线之上,而且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思维、喜欢钻研的优秀考生。

第2:基础学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

对于考生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或者是突出表现的,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破格录取的,不过破格录取的条件还应满足高考成绩在所在省份一本线之上,且高中阶段获得过数理化生等学科奥赛二等奖以上。

强基计划可以说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增加了一次更好的发展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强基计划的第1年,就遭遇了“滑铁卢”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元年”,在第一年的计划中,有36所高校作为改革试点,而这36所高校都是“985工程”大学,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强基计划的重视。

但也正因如此,今年的强基计划推行,除了清华大学表现出色之外,其他高校的录取情况都可以用“尴尬”来形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据了解在“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只有一所高校发布了招生计划完成的高校,那就是清华大学。

今年高考中共有16000余名的考生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而清华大学的招生计划人数是939名,可以说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目标。

据了解,清华大学之所以可以完成强基计划,很大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名气大,同时清华清洁计划的培养模式比较吸引考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华大学是以书院制培养、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协同以及本硕博衔接等等,这样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受到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但是近日,上海复旦、中科大、北理、兰大等知名高校纷纷发布通知,表示在今年高考本科生的强基计划中,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几所高校的缺额人数甚至达到了200多名,马上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强基计划”补录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上海复旦大学而此次补录,就是面向2020级新生的,招生计划人数在100人,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数学、哲学以及化学等基础学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什么强基计划遭遇了爆冷?

第一:专业“冷门”

今年强基计划所面向的专业都是基础学科专业,而这些专业也正是冷门专业,作为高考生们来说,专业的选择大过自己的高考成绩,毕竟关乎到自己将来的发展,所以强基计划遇冷也是很有可能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专业“集中”

从试点高校投放的专业来看,专业相似度非常的高,比如上海复旦大学和中科大就有好几个相同的专业。

而且这些就集中在基础学科专业里,报考的学生也会非常少,毕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们都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中挑选,即便再优秀,也不会勉强报考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考生不敢尝试

最后这点也是最主要的,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很多考生甚至是家长都还没有完全理解这项计划的实施,也就导致了大家“不敢尝试”的局面。

毕竟大学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阶段,考生们不仅仅要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负责,也要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负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个人观点:

要知道在强基计划刚出台的时候,在考生中是非常受欢迎的,虽然全国36所高校的“强基计划”的计划招生人数只有6000人左右,但是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35万。

那么为什么最后却只有一所高校完成了招生计划呢?其实我觉得大部分考生当初都低估了“强基计划”的选拔难度,很多考生认为现在的强基计划还是像以前的自主招生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一点就是强基计划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考生被录取之后,要实行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这对于将来是否要从事科研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毕竟高考时很少会有考生想到那么长远。

不过强基计划的实施,就是为了选拔和培养出优秀的科研人员,帮助国家解决战略问题的优秀人才,相信经历了第一年之后,会越来越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日话题:你对于今年你强基计划遇冷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